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宝强  我想读书

(2009-06-24 17:26:17)
标签:

王宝强

傻根

士兵突击

集结号

我的兄弟叫顺溜

娱乐

分类: 生活版封面秀

王宝强 <wbr> <wbr>我想读书

从《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到《士兵突击》的许三多,王宝强成功经营了一个憨厚土气的形象: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一嘴的方言,笑容里依然透着农民的质朴。荧幕上,王宝强总是出演没有学识,却能凭着善良与坚毅在纷乱中全身而退的角色,荧幕下的王宝强也没有上过学,但却在2008年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榜。这似乎印证了“读书”并非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成名后的王宝强却意识到:“学习文化是多么重要。”


《射雕英雄传》
八岁的王宝强,因为一部名为《少林寺》的电影离开了家,怀着他的明星梦走进了少林寺开始习武,十四岁时他就一个人来到北京。他有些感慨地说,在北影厂门口跑群众时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孤独、无奈和迷茫,“当时就想如果现在回去,只能种一辈子的地,以前所有的付出都没有意义了。我一开始来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能够当演员,我们村多少人啊,没一个人信,包括我父亲。”
因为从小痴迷武术,武侠小说他自然不会错过,“尤其是金庸的,我其实特别喜欢郭靖,可以说我从郭靖身上得到了很多经验吧。比如说练降龙十八掌这件事儿,那么多人都没练成,为什么郭靖练成了。因为郭靖单纯,他相信他能练成,所以他就一心一意的练。很多人为什么练不成,就是不相信自己,他就练也是白练。很多人说郭靖傻、愚蠢,但是我不这么认为,郭靖就是有些木纳而已,我觉得他是很质朴、很真实的,虽然他笨,但是他刻苦、认真。人不怕笨,就怕偷懒,不认真,所以郭靖最后成了。”
    想要在北京生活下去,王宝强发现仅靠跑龙套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我就跑到工地上去打工,当时我还不算是正式工人,就算临时工,给钱也不多,但是相对来说还能维持着。这也和我从小练武术有很大关系,能吃苦。”他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就觉得再苦也不能回去,第一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这个行业,第二就是为了给家里争口气、给自己争口气,就觉得我将来得有事儿干,不能一事无成地回家,让家里一代一代地受穷。”
    有一天,当村里人拿着报纸找到他的父亲时,乡亲们对他的不相信,全都变成了惊叹,“有一天我真正成名了,拍出作品了,他们不信也不行了,东西已经摆这儿。当他们看到我回来之后,都不敢相信这是事,。”王宝强特地加重了语气,“但事实就是事实。”


《字典》
在复旦大学演讲时,王宝强感慨道:“非常羡慕大家,我也想上学!如果能让我读书,我一定会是三好生。”回想起小时候,他说:“那时太小了,就对练武感兴趣,一让我学习、看书,我就头疼,看不下去,也记不住。但是只要一让我练武,老师在前面练一遍,我后面就学会了。”
来到北京之后,朋友的几句话让王宝强的心里较上了劲,“当时人家说,练武术的只能作武行、替身,露脸的不会是你,演戏都会找中央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学表演的才行。。当时他们一说这个我心里就难受,为什么我就不能去演戏,我觉得我练武不是更好,以后演武打戏还不用替身呢?心里总是在较劲。”直到后来拍上了戏,才让他真正意识到“学习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时间久了确实意识到,演戏需要技巧,不像我刚开始拍《盲井》的时候,不用设计,什么也不用想,非常自然的就演下去了。但是之后的一些角色就不行了,我不能演什么都是一个人,是需要让观众区分开的。想要演好这个角色,读剧本是最重要的。”
在拍摄《士兵突击》的时候,为了读剧本,王宝强常常带着一本字典,即使在拍摄现场也随身带着,“《士兵突击》是军队题材的戏,有很多专业用语是最难记的,而且那些词一个字都不能错。这次拍摄《我的兄弟叫顺溜》时,我更发现到不但一些特定的专业词汇不能改,而且那个年代和人物的生活背景也决定了他说话就是那么说的,你不能给他改了,这和现代戏不一样,现代戏还比较生活化。”
“所以说,我现在想要读书、上学,其实跟我的工作有很大关系。毕竟小时候,我没怎么上过学,现在觉得还是要弥补一些缺陷。文化方面不是很好,我看剧本和别人看剧本就不一样,也就理解到一两层意思,有了文化我觉得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反映在表演上,你的表演的方法也会更多一些。”

 

 

《士兵突击》
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计划,王宝强表示,“我觉得什么事情,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要一步一步来。我的计划都是在我的心里,要一点点慢慢去实现,说出来就会让人感觉比较遥远”。
在他的规划里,上学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能拿出一些时间去上学。我更多地想要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文学包罗万象,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其他的东西都能涉及到。另外就是出于个人爱好,学东西是不能强迫的,要根据个人兴趣。原来我也没有意识到,后来因为总要看剧本,慢慢就发现自己喜欢文学了,而且这样我觉得比较充实,每天都能学点东西,还有点成就感”。
不过,王宝强认为,学文化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学会的,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我觉得就得从第一步开始。就好像我喜欢拍电影,而且喜欢拍武打电影,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从小练武术,我觉得这也不能让它浪费了,肯定要有用武之地,但是要一步一步来。一开始演戏你只能直译演,但慢慢地要能够和导演讨论、交流,让你的戏并不只是按照导演的意愿,应该共同去创作”。
另外,他还希望多看一些励志方面的图书,例如《士兵突击》这样的作品,能够给他一种启发。“我觉得书也应该看类似这样题材的,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据王宝强介绍,由他主演的又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6月18日登陆央视一套,对于此次他在剧中扮演的“顺溜”,他评价道,“我觉得人的性格跟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城市里长大的人是一种性格,而顺溜是在山沟儿里长大,带着的土气更浓一些。到了部队里也有点无组织无纪律的,从这点上说跟我之前演的许三多反差特别大。许三多比较内向,是个不吭不念的人,但是顺溜就不会顾及那么多,什么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


王宝强在《士兵突击》、《集结号》中都扮演过军人形象,而朴实的“许三多”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顺溜”的时候,王宝强表示,这是个和许三多完全不同的人物,他是个神枪手,自己有“绝活”,“他们两个人的性格、说话方式、行为都不一样。顺溜是喝狼奶长大的,身上有股野性,他能在野地里抓一把生玉米就吃,个性非常酷,不像许三多都是闷着,我演的时候浑身带劲,过瘾”。
文/本刊实习记者 解宏乾  封面及本文摄影/王坤


王宝强T恤提供/LiLei&Hanmeime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