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隆 小虎队20年

标签:
小虎队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20年娱乐 |
分类: 生活版封面秀 |
来自:《北京青年》周刊
导语:
1989年,“小虎队”和他们那些青春飞扬的歌成为80后一代人最深刻也最为美好的记忆。而2009年恰是小虎队成立20周年。于是,BQ决定采访当年的“霹雳虎”吴奇隆。
20年前,吴奇隆是替父还债的当红偶像歌手,在绚烂到虚幻的灯光下和另外两只“小虎”唱着青春年少的歌,然而那时的他真的不知愁滋味吗?也许可以在吴奇隆回忆当时时的感叹中寻得答案“好与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卸下小虎队的光环,20年后的吴奇隆身份早已不仅仅是艺人,他创办了北京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在台湾、大陆开设多家泰式餐厅,投资房产、开设宠物美容院……涉足餐饮、房产、文化娱乐等范畴。
坐在我面前的吴奇隆依旧是记忆中那张面孔,但是我却深知,那些过往的美好也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了。
20年,我们和他都经历了很多,也转变了很多。
我不太喜欢摩卡,摩卡酸,我喜欢香一点儿的,不用加糖加奶,我喜欢苦苦的感觉,但回味很香,其实咖啡就像生活,辛苦的时候会有酸的感觉,所以我把咖啡当成生活来品,我不喜欢一开始就是甜,有苦的经历,结果不一定是甜的,但是一定是香的。你做一件事情花费很多辛苦,但是并不一定成功,可是过程当中你享受到了那个味道,过了之后,你还能够去回味那个味道,我觉得这比较重要。——吴奇隆
吴奇隆说自己
小虎队
只是我人生的一次经历
在。。。。的酒吧,大家正在讨论着取景时,一个戴着墨镜,穿着皮夹克的人走了进来,热闹的拍摄现场人声顿停,大家看清,那个摘下墨镜后依旧一脸酷酷的样子人原来就是吴奇隆,当年少时的偶像真的有一天突然坐在你面前,那种感觉很复杂,一言难尽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问吴奇隆,小虎队是否会回来,尤其2009年是小虎队成立的20周年,有更多的人殷殷期盼,然而对于吴奇隆来说20周年只是外界赋予小虎队的一种特殊的时间意义,对于他本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重组的想法也会经常在三个人的脑海里冒出来,“其实我们三个人私底下闲聊时也谈论过这件事,但是真正落实到执行,就非常的困难了,所以只能看缘份”。
第一次,三个人以小虎队的名义举行见面会。人山人海的景象让三个人从兴奋变得惴惴不安“当时是在一个公园里,我们三个人坐在车上,离很远看到有很多人聚在那儿,刚开始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些人是为了看我们的,后来离会场越来越近,我们三个也就越来越兴奋。但是当我们站到台上,看到那么多人而且都很疯狂的时候,说真的心理有点害怕起来了,被吓傻了,退场的时候,我们是被工作人员救出去的。”
然而辉煌了4年的小虎队因为陈志朋当兵离队,苏有朋出国留学,面临解散的危机。为了继续保持小虎队的名气,公司决定让吴奇隆一个人在演艺圈继续发展,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即便迷茫吴奇隆也只能一个人扛下来。
2年后,陈志朋和苏有朋陆续回来,虽然又以“小虎队”的名义出了几张专辑,但是发现都回不到两年前了。“而3个人分开发展挣的钱远比一个团队挣得多,所以个人发展就越来越多”。当三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发展得很好,也就离“小虎队”渐行渐远。
然而小虎队,对于生于80年代的我们,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记忆,采访那天,我特意带上一盘当年“小虎队”的磁带。希望可以勾起吴奇隆的对小虎队的一些“记忆”与“感慨”。
然而当我们的话题转入到这其中时,吴奇隆的冷静,让我有些许的失望。我问他小虎队之于他有着怎样的意义,他很平静的告诉我,小虎队只是我人生的一次经历。
“稻草熊”一个属于吴奇隆自己的王国
在吴奇隆还是“霹雳虎”时,因为吴爸爸经营不擅导致欠下千万巨债,吴奇隆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代父还债款的责任,在演艺圈辛苦打拼了12个年头才将所有款项还清。还清欠款当天,吴奇隆的心情一下子放轻松了很多,但是吴家人向来有“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的精神,不久后,吴奇隆就开始进军商海。经过几年的打拼,闯出了一番事业,对此吴奇隆笑道:“显然,我比我父亲更有经商的头脑。”
现如今,年近不惑的吴奇隆在经历过无数次沉浮后,早已将表面化的性感和刹那的锋芒看作过眼云烟,对他来说,稻草熊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王国。
吴奇隆从小就喜欢漫画,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可以有一屋子的漫画,与朋友分享,不久前吴奇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开了一间名叫“稻草熊”的动慢餐厅。餐厅的天花板上悬着星星,杯子上贴着“稻草熊”的标志,墙上的书柜里除了漫画还是漫画。吴奇隆把自己两万本漫画书收藏统统搬到了这里,“我希望可以让那些和我一样喜欢漫画的小朋友分享。在漫画的世界里,人的想象力可以随意展开。”?
经纪人 任月说吴奇隆
他的眼睛闪着忧郁
5年前在华谊的办公室里,我第一次见到吴奇隆,很帅,为人很低调,和我印象中酷酷的吴奇隆有着极大的反差。最初我是吴奇隆的宣传,可能大家性格相投,都是有话直说得类型,所以很快就熟起来。
吴奇隆的眼睛总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眼睛时常会带着忧郁,每次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这种情感就会从眼神里流出来,我想他应该是沉静在自己的是世界里,但是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纰漏,那么这双忧郁的眼睛就绝对会射出让你不寒而栗的目光,工作中的吴奇隆真得是个很严肃的人。
他对工作很尽职尽责,记得他拍《墨攻》时我去横店探班,那天他正好拍入水的戏,横店的冬天很冷但是他二话不说就往池子里跳,等戏拍完他全身都冻僵了,嘴唇冻得发紫。在片场吴奇隆永远是活跃气氛的那个人,没有一刻闲的下来,他一直觉得拍戏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所以必须把现场的气氛带动起来,大家才都有精神继续下去。
生活中他对待周围的人很和善,别的明星需要工作人员照顾,他却经常去照顾工作人员,帮工作人员提行李,加班后开车送员工回家,是一个很贴心的老板。也正因为这样,当吴奇隆自己开影视公司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跟着他。现在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已经5年多了,彼此之间已经磨合的非常默契了,只要一个眼神我们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意思。
北京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 tonny说吴奇隆
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吴奇隆和我是大学校友,但那个时候,他是红极台湾的明星,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那个时侯,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在我眼里是个很火的明星,有距离感,那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和他再有交集。
直到2004年,我被公司派到北京工作,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吴奇隆,闲聊时说起以前学校的事情彼此都觉得可以在异地相遇很有缘分。2005年,吴奇隆打算要在北京开一家影视文化公司,正好我之前留学学得就是这方面的管理,所以我们俩一拍即合,成立了现在的“稻草熊”,吴奇隆负责内地,我负责台北。近距离地接触奇隆后觉得他是一个很nice的人,他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很重感情。亲情、友情永远都被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和朋友做生意,吴奇隆从不计较得失,在他看来,朋友远比一桩生意来的重要。
。
记者
关于“小虎队”的记忆
我是一个很胆小的人,很怕采访发现自己曾喜欢过的人与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次的采访可谓“跌宕起伏”,最初吴奇隆的心情有些低落,黑着脸,为后知道,是由于之前工作上出现了疏漏,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吴奇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很专业但人很随和,整个状态也很high。拍摄布光的间隙,他会用搞笑来活跃气氛,照顾着每个工作人员的情绪,而当所有人离开时,他又一下子变得沉静起来,躲进了一个只容得下他一人的世界里,那个世界是别人进不去的,我想这才是他最本初的样子吧,始于未始。
吴奇隆的采访早已做完,我却迟迟下不了笔,毕竟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和小虎队,这几个名词,是我藏在心底的年少记忆,突然一下子翻开来时,有些惊慌失措且不安。
我对小虎队最初的记忆说起来有些不太光彩却印象深刻,在邻居的姐姐家看到一盘影像模糊的录像带,是一场充满着哀伤的演唱会,录像里台上台下哭成一片,身边地姐姐也哭得很伤心,小小的我不知原因地也跟着号啕大哭,后来才知道,那是小虎队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唱会,而那时的我只有六岁,还不太懂得歌词意思就已经深刻的记住了“小虎队”这个让我哭了一下午的名字。
后来上初中,同学间已很少有人再提起小虎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一直对他抱有莫名的情节,无意中看到一盘小虎队当年的磁带,二话没说买回家,听着《红蜻蜓》,学着《爱》的手语,我后知后觉得喜欢上了他们,虽然那时他们已经各自单飞。
高三了,每天我都是边听广播边复习到深夜,有一天广播里播出久远且熟悉的旋律“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 我知道我已慢慢的长大了
……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 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眼泪就这样毫无预兆的留了下来……
2009年,小虎队成立20周年,作这样一个采访,仅仅是为了怀念我心目中的小虎队以及被他唤醒的有关我年少时的美丽记忆。就像吴奇隆曾说过的:很多跟他同龄的歌迷,说起“小虎队”,还是会很激动,但是那份激动已经不是因为“小虎队”的歌,而是因为当年的那份情结。也许他们借着听我们的歌,能够回想起当初属于他们的点点滴滴,感动着属于他们的青春。音乐有些时候就有这种穿越时空的魅力。
文/本刊记者娄静 摄影/本刊记者王坤 服装/本刊记者衣然 化妆/唐子昕
封面及内文手表/D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