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迅环保公益联合国杂谈 |
“以前,总觉得作为大家喜欢的演员,能拍出让观众喜欢看的作品,就是最开心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逐渐了解作为明星的责任感。”最近,正全心全意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保项目的周迅说。
现在在剧组,周迅都会跟剧组宣传环保。她会号召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饭盒,提倡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筷子、勺子和餐盒,然后请一个专人去洗碗。
她说,在传播环保理念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人一辈子都在说要寻找快乐,如果环境出问题了,地球发生灾难了,人类哪来的快乐?她觉得倡导环保、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星月对话】一样的明星 不一样的对话
“我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身边的小事着眼,比如我们今天用纸杯喝水就是不对的……但加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要慢慢来。”喝水时,周迅看到手里的纸杯,引发了以上的感慨。她说现在出门都自己带杯子(钢杯子),在她看来,纸杯虽然可再回收,但回收后再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很不
“环保”。“我想从我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越来越多的人提高环保意识。”周迅如是说。
与周迅约这次访问,透着太多的缘分。这期特刊的封面主题我们定位为“环保”,在与周迅联系采访的过程中,得知,近期她正投身“环保”理念的宣传中,并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了环保意识宣传项目。同时她还被推举为奥运火炬手。
春节后,周迅一直在紧张地拍摄徐克导演的电影《女人不坏》,采访是利用她拍广告的间隙,当天的拍摄地点是北京天文馆,我去的路上,风沙极大,天气阴沉。以致见了周迅,我开玩笑说,在这样的天气跟她聊“环保”的话题很合适。
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周迅对“环保”的关注绝非停留在表面的宣传,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与她近两个小时的接触中,随处可以发现这些细节。看来,她倡导的一些“环保”概念,正渐渐成为她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这个时代,不关注‘环保’太不时髦了!”周迅说。
让周迅欣慰的是,她的“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而这次“环保”主题的对话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不仅体现在这两个小时的接触中,还会通过我们的杂志告诉更多的读者。这也是周迅在推广环保意识宣传项目时着力强调的两个字:告诉。
她说不要低估了“告诉”的作用,她对环保的重视就是一部纪录片“告诉”她的,进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也“告诉”了很多人……
不知是否巧合。采访结束,走出天文馆时,突然发现,风停了,天放晴了,阳光出来了。而且,不远处我看见了盛开着的迎春花和桃花……春天来了!
Q&A
每个人都享有环保的权利
据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环保项目上是首次和中国艺人来合作,这次合作的契机是什么?
2007年初,我看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参与制作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很受震撼,让我意识到很多事都在变,并且在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比如,气温升高细菌繁殖特别快,海平面会升高,南极、北极的冰也会融化,然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生态平衡是环环相扣的连锁反映,某个环节改变了,就会引起各种灾难,比如海啸、病菌的增多、动物灭亡。
这些是有统计数据的,每个月都会有变化。50年后,如果环境还像现在这样被污染下去,数据就会直线上升。我还看到过这样的实验,一只青蛙在水杯里,刚开始水杯是凉的,然后用柴火在水杯底下加热让它慢慢升温。水温慢慢变热,青蛙就被烫死了。这样的例子让我很受触动,这也是我下定决心关注环保的源头。于是,我们就找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我们的想法和已经做过的事情给他们看,他们很感兴趣,也希望通过明星的影响力让更多人重视“环保”。我们就在这样的机缘下决定共同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做点有益的事情。
这些年,“环保”逐渐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关键词。
是的。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英国有个20岁的孩子他从不买瓶装水,一直用一个塑料瓶接水喝,这个瓶子他连续用了7年了。由此推测,他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注重环保了。如果全世界的每个小孩都有这样的意识,50年之后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所以,培养“环保”意识也要从娃娃抓起。
前不久你去英国为杂志拍摄封面大片,英国一直比较注重环保的宣传,2007年英国驻华使馆还发起了“体验小变化、持续好生活”的主题活动。在英国期间,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了吗?
我去拍杂志来去很匆忙,没有太注意。但我和夏雨在英国碰到了,他是这个活动的志愿者和代言人,我听他讲了在著名的贝丁顿环保村的见闻,那里的人们生存环境非常简朴、原始,不用电、吃素……有的人一辈子都住在那里,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而是享受其中,很快乐。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信仰。我印象最深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马合利先生说的一句话——生活在干净的空气里和拥有洁净的水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这个权利。
所以,关注“环保”也是现今比较时尚的一个话题,2008年,世界著名的奢侈品牌Chanel和Gucci相继推出了自行车,打的就是“环保牌”。
这是一种“双赢”。年轻人不仅追求时尚也注重环保。越发说明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现象,连奢侈品牌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法国,专门有自行车存放点,人们可以随意去那里选用自行车骑。
你也很喜欢骑自行车吧,记得,你说过很喜欢跟大齐骑着自行车去看天安门的夜景。现在还有这样的兴致吗?
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会去的,北京的晚上是很漂亮的,比如长安街,还有南池子,街道很宽,很有老北京的味道。
你家里有自行车?
有6辆吧。因为大齐本身就是一个自行车爱好者,什么款式的都有。有时,去外面买东西,我也会骑自行车去,觉得比较舒服。
我看过一则报道,说有一种统计数据叫碳中和,可以计算每个人在生活中造成的垃圾、污染等破坏环境的指数。由此,根据数字的不同,让你去种多少棵树。国外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如此执行,其实这是一种“环保”的自我监控。
你有没有测算过自己的指数?
还没,但2008年一定要去算一下,然后看看我要种多少棵树!
2008年,你还发起了征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环保项目的名称和LOGO的活动,现在作品征集的情况怎么样?听说你对第一个参赛作品评价不错。
已经收到了很多作品。第一个参赛作品的作者叫刘典,她设计的名为“我们的地球,清新的家园”的LOGO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第一个LOGO就有这样的水准,非常令人高兴。希望能有更多人动手来提供自己的设计,漫画、童趣……各种风格都可以。不如这个好,也不要害羞,不要担心自己的设计不够成熟,参与其中的过程就很有意义。
听说,BOBO组合也送来了参赛作品,井柏然起的名字叫“绿动世界”,付辛博的名字是“我和地球一个家”,他们的LOGO是一个风车,风车是一个X型,正好与周迅的“迅”的开头字母吻合……
这些年,你对“设计”也很感兴趣,2007年还尝试为某服装品牌设计了“Rock
star”的T恤,那有没有想为这个环保项目也设计一幅作品?
第一件作品已经看过了吧,怎么样?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想调动大家共同参与到“环保”中来,从开始提出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强调“大众”参与。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思维都非常活跃,用大家的东西会比较有参与感,我就不要太“抢戏”了!当然,私下里,我也想过这个项目的名称,但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想法。
年初的时候,我和其他四位明星曾为一家杂志设计过一个环保袋,随刊附送。每个人的设计风格都不同,我的设计很简单,环保袋的质地是麻布,上面写着save(拯救),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就是简单的一个单词,很醒目。
不关注环保太不时髦了
“环保”乍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实它都是由一些细节体现出来的,所以,每个人能从身边小事着手,整个社会就会“环保”起来。从你自身看,你觉得要先做好哪些事?
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道理。比如你拿出一元钱去帮助人,若是十个人就是十元钱,中国十三亿人口,会是多少呢?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所以,最近拍摄的这部戏,我都在跟剧组宣传环保。我不提倡使用一次性饭盒吃饭,号召大家自己带筷子、勺子和餐盒,请一个专人去洗碗。在云南拍《李米的遭遇》的时候,我们就这样做的。拍《画皮》和《女人不坏》的时候,因为剧组的工作人员很多,环保的概念实施起来相对困难一些,要多强调几次。
现在你在各种场合都在积极推广环保的概念,这种“高调”是否也在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公益作些贡献。国内外很多一线明星,在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在实现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你意味着什么?
环保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环保意识的推广者,我也是一边推广,一边在受教育。去年,我的生日愿望就是希望今年在公益上多做点事情。
以前,总觉得作为大家喜欢的演员,能拍出让观众喜欢看的作品,就是最开心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逐渐了解作为明星的责任感。我觉得人都是要被“告诉”的,有些时候不是他们不做,而是还没有意识到。比如,我以前如果没看过戈尔的纪录片,就不会对环保如此关注。被他“告诉”了,才知道这个事。
我的体会是,在传播环保理念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人一辈子都在说要寻找快乐,如果环境出问题了,地球发生灾难了,人类哪来的快乐?我觉得倡导环保、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有没有留意,当别人收到你“告诉”他们的信息时,他们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共鸣”、淡然还是“不屑”?
现在,参加公共活动时,我都希望说些环保的问题,当倾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是由衷的,无关面子的事。在我看来,在任何活动上去说环保的事,主办方都不会太干涉的。如果不让讲,我就不会去参加这个活动,你连环保的意识都没有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活动呢!现在这个时代,连环保意识都没有,那你太不时髦了!
感觉你现在宣传环保不仅身体力行,还在影响着身边的朋友和工作人员。
是啊,他们也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前几天,我助手摔跤了在家里休养,我们收工后回去看他,发现他房间里所有灯都亮着。我进去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开这么多灯?”然后就开始关灯。等到我第二次去的时候,他就开了2盏灯……
我在家时,有时会突然意识到开了4盏灯,为什么要开这么多灯?马上就会关掉。我现在基本上不泡澡了,因为泡澡太浪费水。
现在还有一种提法,就是注重外在环保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的环保,这对提高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你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我觉得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豁达了,随之心理也会很健康。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圈子里,端正态度很重要,你可以很混乱也可以活得很简单。
你一直都保持着“简单”的生存准则?
要是复杂了,我头就大了。
这两年每次见你,都觉得你的状态非常好而且很快乐,这是身心健康的一种表现吧?
用幽默或大智若愚的行为方式化解复杂很受用。不开心也是过,为什么要让自己困在痛苦里面呢?!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那就改变自己吧;或者以另外的一种态度去对待。这些经历和阅历都能让人长大,也能让人把混沌的世界看得比较明白。
“其实,这又有什么呢?”
“其实,这又有什么呢?”说起来容易,但能真正做到并悟到却不易。是不是,在先有“得到”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有淡然处世的境界。否则,温饱都还没保证,哪顾得其他……
我不否认因为我得到很多,比如名、利等因素,让我对生活的感悟会更深刻。但是,并不是所有得到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个道路,有些人得到越多,欲望也更强。如果你不清醒地看待这些事情,可能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另一方面的例子,有的农民,他的生活不富裕文化水平也不高,但他的“环保”意识很强,他可能不会像我们那样用语言表现出来,更多的人出于一种善良和自然的本性。
环境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人的心情。比如你在云南拍戏时,那里的天很蓝很高,心情会因此而不同吗?
人都会有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反应,听的、闻的、触碰到的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自私一点说,为了自己的情绪,也要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环保”的倡导者,你如何理解“绿色奥运”?
这不仅指的是绿化环境,也要绿化精神。是一种向善、向上的精神境界。■
文/本刊物首席记者 王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