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果  香港制造

(2007-06-15 16:12:42)
标签:

陈果

香港回归

10年

导演

陈果 <wbr> <wbr>香港制造
 
陈果 <wbr> <wbr>香港制造
 

导演:陈果

简历:1959年生于中国广东,10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1981年19岁时进入电影圈,由底层起步,先后做过剧务、场记、副导演、助理制片、导演。跟随黄志强、成龙、洪金宝、张坚庭、区丁平、于仁泰、麦当雄、黎大伟等知名导演做助理制片、助理导演、策划。
    1997年,陈果以50万资金和别人弃用的8万英尺胶片,拍成独立电影《香港制造》,令他一鸣惊人,不但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更参展多个本地及国际电影节,获大小奖项超过20个。接着拍成的《去年烟花特别多》入选柏林影展评审团大奖,《细路祥》也成为香港城中热话。这三部电影被称为陈果的“97三部曲”,也奠定了陈果在香港电影乃至国际电影界的地位。2000年,他荣获香港艺术家年奖。


    陈果10岁左右从海南岛移民来香港,后来渐渐发现其实香港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小时候不知道,直到遇到很多广州话九不搭八的人,原来什么人都有,很多异类民族:印度人、白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刚来的时候住九龙城,一个三不管的很出名的地方,英国政府不管,中国政府也不管,所以九龙城里面三教九流俱全,很经典,很多电影都在里面拍摄。虽然不是土生土长,但陈果认为自己比土生土长的人更热爱香港。


    1997年,陈果仅仅用了50万港币外加一些废弃的胶片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独立电影《香港制造》,找了几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新人,包括现在被大家熟知的李灿森,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在街头无所事事的阿飞。《香港制造》在当年金马奖上风光无限,一个关注底层小人物卑微命运的异类导演诞生了。后来陈果的作品出一路红一路,先是《去年烟花特别多》,然后1999年拍摄了《细路祥》,这部影片折服了更多的观众,被许多人视为陈果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陈果自己也对记者说,《97三部曲》之中,他最喜欢《细路祥》。


    没有大时代,可能陈果没有机会拍摄《香港制造》,就没有他的起步,但是这个过渡完成之后,一切因素稳定下来了,他又恢复了原形,他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要向前走还是走不动,如果要拍这种电影还是生存不了。这个问题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多大联系,在这种商业性社会,关系到观众和盗版问题,盗版把整个生活习惯都改变了。


    一直处在边缘导演的地位,也被誉为“草根导演”,陈果对“草根导演”的说法不以为然:“也不是的,像《饺子》就是一半底层一半不底层了,这些是别人的称呼,我无所谓,你这么称呼,我不就这么答应咯。”


    现在的陈果一直很享受比主流导演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他承认自己从没拍摄过很卖钱的主流电影,到现在这个阶段,也还没有全力投入主流,似乎他在刻意回避拍主流片,因为要顾市场、顾监制、顾演员、顾剧本,很多的东西……而作为一个独立导演,拍独立电影是很自由的,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用受那些主流框框的左右,但是他也一直被不能回避的生存问题所纠缠,1997年回归以后,陈果一直非常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但是近年来他彻底意识到了独立电影在香港的悲哀,你可以坚持独立的精神,但是没有前途可言。


   成名之后,陈果也不想扯起一面旗帜说:“我以后就要这样子!”不一定要摆出立场坚定的姿态,他说自己不会去吹水,在香港没有这种情况,做了出来,内地、台湾、韩国都觉得很珍贵,香港有个陈果肯做这些事。问题是大家不要这么看重他,“大佬,我未必做得长久,这些东西太不容易做了。”陈果说。


    继《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之后,陈果正在拍摄“三部曲”的结局篇,主题讲“孝”。他遇到很多女孩子,她们赚钱寄回家盖楼、给弟弟上学、给哥哥娶老婆,都是一个孝心把她们给害了。“中国人这个‘孝’真的很严重,我不批评这个问题,只是把这个问题带出来。”陈果说。



1:几时成为香港人的?
陈果:10岁左右从海南岛移民来的,我家是新加坡华侨,到了香港,发觉香港很好啊,就不回新加坡了,那时要去新加坡也不容易。

2:这10年你挣到钱没有?
陈果:香港只能够一夜发达的,呵呵,我都能够生存。你知道,我拍这种戏,不属于主流电影,头尾我坚持了7年,这三年没有拍,在休息,但这10年我都算OK,做到不亏不赚。

3:现在你开心吗?
陈果:当然开心啦,但很难生存哦。这10年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位,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虽然,10年前我拍《香港制造》时,不是很清晰的。

4:10年后你还在香港吗?
陈果:不敢说,如果我继续这么拍下去,肯定会在香港,如果我要转了,拍主流电影了,不再拍摄纯粹的香港片,可能就不在香港,因为拍摄纯粹的香港片机会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窄。如果欧洲、美国或者其他地方请我去拍,为什么不去?所以这个很难预测,没所谓啦,有选择,应该什么都尝试一下。


5:你认为最能代表香港人的是谁?
陈果:香港人有很多种的,有的在屋邨长大,从情意结来说,我觉得这些人很香港,比如唱歌的BEYOND,屋邨长大的,如果我要拍一部代表香港人的戏,BEYOND很屋邨仔,当年我们也是这么形容。基层长大的人,某些程度上代表性要大一些,你找一个有钱佬问问看,是不是香港人?是啊!但问题是他身上几本护照,分分种跑掉的。我自己都算是屋邨仔啦,起码我没有动摇过做香港人的决心。


文 本刊特约记者 王英姿  摄影 本刊特约记者廖伟棠

 

更多内容请翻阅《北京青年》周刊《100个香港人的10年》香港特刊

6月28日隆重上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