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弓

(2007-05-22 11:20:35)

作为艺术家和策展人谈谈你个人对“空白”解读?

  我也不是艺术家。平时正事还忙不过来呢,没空也没兴趣当艺术家,我个人只是代表空景艺术机构参与策划这次展览,对“空白”的解读应该是参展艺术家们应该想的,我的工作是把他们的想法呈现给观众。

 

那谈谈你现在做的事情?

  空景第一次和媒体合作组织艺术活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很明显,但是一个有中、美两国艺术家参与的主题性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在异地开展,确实有难度。

无论是前期策划还是后来就参展艺术品与出品方和艺术家的沟通,都出现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文化的差异和对商业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在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根本无法取得共识,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从很深刻的精神层面剖析了对生命中人性空白的理解,不过并不是所有观念都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刘商英女儿的照片不能参展就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照片上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新生女婴的头像,而是两个艺术家的希望和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还有关于空白展的海报,本来计划由美国设计师负责整体策划和设计,但是第一张海报第一稿就遇到了麻烦,我们认为的字体清晰、颜色醒目的平面广告标准被完全颠倒过来,字体隐藏在故意设置的图形之中,关键词按照阅读的顺序排列在其中,时间成为设计的主要元素,看上去目眩的平面结构正好在杂志上充斥视觉垃圾的广告页面中脱颖而出,异常醒目。观众视觉两秒钟的停留给了设计师创作的空间,接下去的阅读都将按照设计师的构想顺序进行。这种创造时间赢取空间的设计思路确实与我们的一般的平面广告常识有些距离,而中国人对地位和等级的认知同样令美国设计师无法理解,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若干赞助单位之间微妙的伙伴关系和侧重点的差异够琢磨一阵子的,问题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过程很有趣,不过好在参展艺术家的工作都很积极并且认真,策展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是非常顺利的。

 

为什么这个展览叫“空白”?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空白”,各自得到不同的阐释,而空白展中的“空白”强调的是体验和感受,突出的是白色主题的想象空间。非物质的、非视觉的观念艺术在这次展览中将占绝大多数,所以展览中的“空白”可能呈现出的是开始、是变化、是好奇、是轻松、是非物质的、是不上像的,是互动有趣和富于想象的。

 

什么样的策划是成功的策划?你期待“空白”展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我不知道什么叫成功,不过很清楚什么是失败。“空白展”会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展览,从主办方到赞助商、从策展人到艺术家都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并且每天都有精彩的想法迸发,展览现场艺术家和观众思想的交流和意识的沟通将通过一件件精彩的艺术品完美体现,同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感受到艺术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愉悦!

 

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其中哪个环节会让你兴奋?

  这次展览有大量的美国艺术家参展,但是作品却都是在中国完成,这是对办展方式一次新的尝试,为此FULU工作室和多位中国艺术家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劳动,但是由于东西方对观念理解和制作标准的差异,使我们在沟通和实施中遇到了很多无法预见的问题,比如    一位艺术家的遥控器,我们的艺术家很难利用现有的技术和材料完美的体现的概念,工作似乎已经陷入绝境,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无论是本人还是我们都意识到这种无法取得理想结果的工作方式本身就是这件作品真正要表达的内容。于是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每一次与艺术家的沟通和整件作品制作完成的每一道工序。新的策展方式给予了艺术家和作品本身更多的可能性,结果也变得更加有趣和不可预见。现在我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在美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之间就作品实施工作进行沟通和协调。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就像是你对我的采访,我不知道你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你同样不知道我会有什么样的答案,而最终,问题和答案会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回答问题的过程最让人兴奋。

 

空白展要告诉人们什么?

  空白展不能告诉人们什么,人们来看空白展,感觉心灵深处某个不易查觉的地方被某种东西轻轻的触动了一下,仅此而已。

 

你所见过最为惊艳的“白”?

    那应该在梦里吧,不过我从梦里醒来脑子就一片空白了。

 

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现“白”,最为贴切?

    音乐、诗歌、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影像、还有什么艺术形式可以表现?要问最贴切的我确实不知道。

 

你怎么选择艺术家?

    不需要选择艺术家,只需要选择艺术品。

 

怎样算是对“白”的误读?

    “误读”这个词最近好像挺时髦的,一帮假装清醒的人出来指正现代人对各种事物的误读,陈丹青指出中国人对西方写实油画的误读是很有趣的,叶京则提到大众对王朔的误读,好像他自己已经不大众了。我觉得你误读的同时可能我已经误读了你。在《一次关于空白展的访谈中》周翊说:误读不要紧,关键是看你误读的有没有想象力。

 

怎样的“误读”最具想象力呢?

    你问的这个问题就是对我回答的你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最具想象力的误读。

 

你们所倡导的“白”是什么样的?

    我对“白”的误读是一切可能的开始和结束,一切想象的产生和消失,那一刻“白”无处不在,不用倡导。我不太喜欢表现为极简的、雅致的、假装有文化的,实际上无处不体现着傲慢的和清高的“白”。

 

空白展准备到什么程度了?

    从第一篇采访发稿、第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落笔,第一期广告刊登出去的那一刻起,空白展实际上已经开展了。这次由中国艺术家完成美国艺术家观念作品的尝试;北京青年周刊作为媒体深层次介入艺术活动的努力;空景艺术机构在策展过程中所有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空白展重要的一章。每一个看到这行字的人都是空白展的观众,你已经置身其中了。

 

怎样在其他艺术形式中读到“白”,比如文学电影音乐?

    有些用眼睛就能读到,有些要用心去读。有些你用心也永远读不到。(为什么?)因为你问我“为什么”。

 

印象中哪些人“空白”的很精彩?

    你、我还有刚才那个摄影师,自己印象中的自己都挺精彩的。

 

空白”是不是每个人的生活所必备的?

    不是必备的,可能是缺少的。

 

谈谈你的经历?

    从小学戏,武行。却不喜欢舞刀弄枪,偏偏酷爱花花绿绿的彩色铅笔,于是弃武学画。从少年宫到美校再到美院。我就纳闷怎么毕业快十年了,出去人家一介绍还是:美院的-张弓。

 

你希望自己的艺术生涯的未来是怎样的?

    空景使我再次靠近艺术,重新回到艺术圈。至于我自己的艺术生涯好像还没开始,所以也谈不上未来。

 

张弓简历:

1971年生于北京
1988年-1992年就读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1994年-199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1年组建北京飞扬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从事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
2002年组建北京飞扬空间广告有限公司从事商业广告策划和设计工作
2006年组建北京飞扬空间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从事羽毛球赛事承办和FLYGA品牌羽毛球用品的研发工作
2007年组建北京空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从事艺术发展和品牌开发工作

  现在同时经营着空景艺术机构和旗下品牌FULU、飞扬空间体育公司和旗下品牌FLYGA、飞扬空间设计公司和飞扬空间广告公司,从事艺术推广、商业策划、空间设计和产品开发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