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高考讲座应该是我讲过的那么多场讲座中数得出来最艰难的几场之一,不仅学生听着没反应,家长也抱着极强的不信任的态度,我就在想,区区一个高考把一帮人整成这样真的够意思了。
我反感高考不是它扼杀创造力,而是它让我们目光如此地短浅,如此地急功近利。举一个昨天一位高三同学问我的高考语法题为例子,似乎是东城一模题。
Someone _____ a car in front of my door and it is blocking my
way.
最接近的答案是两个:parked和has parked。我的第一反应是两个都对,甚至parked更好,因为更加随意,更加符合口语交流习惯,可惜万恶的答案只有一个——has parked。
那些做对的学生没什么好高兴的,因为几乎是两个答案抉择来抉择去最后蒙对的;做“错”的学生从来就想不通为什么错了,只好相信所谓的权威答案,又一次怀疑自己的基础知识到底怎么了。
难道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等到高考完了以后才认识到高考的本质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