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纪行之——美国城市

(2008-11-03 11:41:40)
分类: 随便写写

    刚到美国的前两天,我们停留在旧金山,住的宾馆在旧金山的郊区,这两天把旧金山著名的景点大致逛了一遍,比如大家熟知的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还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游是位在旧金山长大的美籍华人,因为语言交流无障碍所以我们对他的工作还比较满意,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带我们去的餐馆全是旧金山的中餐馆,服务员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就连顾客差不多都是全中国各地的旅游团,所以我们比在中国见识的各地口音都多。

美国纪行之——美国城市

    我对美国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城市分工明确。比如我们住的酒店离机场不远,叫做Grand Manor Airport Inn(从名字上看Grand Manor与inn不甚相配),宾馆条件不错,附近就是大片大片的居民区,居民区基本都是独栋别墅(中国的叫法),拥有大面积的后院和停车场,如果通过走路想在附近找个便利店或者餐馆极难,当地居民往往开车数分钟到达远处购物或者餐饮,所以没有车的话在美国很难“存活”。在美国,大城市的概念和中国大不相同,中国的大城市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大批的人流、繁华的商业中心以及拥挤的交通,而美国大城市的概念已经异化,像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就有好几个中心。而且不仅一个城市的内部居民区、商业区和办公区截然分开,城市之间的行政功能和商业功能也截然分开,例如华盛顿和纽约,萨克拉门托和洛杉矶,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使得政府和人民相处更加融洽。不知道北京下一步将走向哪里。

美国纪行之——美国城市

    我出门观察最多的就是车,旧金山的市区虽然在高峰期也堵车,但其恶劣程度显然比北京轻得多,我想到了这么几点原因:第一当然是因为美国人少,虽然美国车的数量比中国大得多,但地广人稀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因为经济发达,很多道路根本不需要设立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也不用很宽,所以给人感觉哪都可以开车;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道路规划合理,美国的指路牌非常明确,旧金山的市区基本上没有主辅路之分,但每辆车都按规矩行走,不像北京环路上的道路出口入口靠得那么近,所有车到这里都要减速,这里也是事故的高发路段;第三美国人的行车安全意识很高,我半夜起床看着十字路口,即使两边黑乎乎的没有任何车,每辆车都规规矩矩地在等红灯,这两天我没看到有人开斗气车,左右频繁并线的情况也很少发生,这无疑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最后当然也有一个小原因是美国车的排量通常比较大,所以车速很快。在我这些正确和不正确的分析中,肯定有需要我们中国人借鉴的。

美国纪行之——美国城市

    最后一个体会是美国城市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比如机场值机柜台都是自助办理乘机手续,七八个柜台只需要一位行李搬运员;超市结账也可以自助,自己扫条形码然后装袋;城市里各个街区随处可见紧急电话亭,可以“一键报警”、“一键呼救”;还有自动收取停车费的咪表,街边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就更不用说了,这些设施的设立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活效率。我在思考的是这些并不发达的科技为什么中国实行不了?就像北京现在实行的地铁进站出站的自动刷卡来说,即使设立了无数的机器以及说明指示牌还是需要一个地铁工作人员在站里走来走去看看有没有人不会使用机器或者逃票,这和以前的纸质地铁票时代相比好不到哪去。我也想到了这些原因:中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普及率不及美国等国家,所以即使设立自动设施很多人也不会使用,往往适得其反;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必须多,所以我们即使具备了使用高科技的能力也不具备现实条件,所以北京很多自动投币的公交车上居然还滑稽地配备了售票员;中国过于久远的历史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潜规则多,贪图小便宜的人大有人在,如果太多自动化秩序反而很难管理。

美国纪行之——美国城市

    这就是我对美国城市的初步印象,之后我还会继续写对美国人、美国汽车、美国教育的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