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十二月三日对我来说都很特别,想到数学界中最重要的这个人三年前已经驾鹤西去,心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每年的这一天我都想去南开大学的宁园和省身楼祭奠一下这位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数学大师,可是这三年中倒是有两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未能如愿。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十二月三日,是一个周末,晚上八点多,我在宿舍准备面试方面的事情,大学同学振元兄在家里突然给我发了条短信:“陈省身去世了,就在刚才!”我对这句话依然记忆犹新,看完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惋惜之中。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亲眼见见陈省身先生,甚至梦想过称呼他为“陈爷爷”,我的高中同学欧阳明珠曾经有幸听过陈先生的演讲,她对陈先生的描述和我想象的是一致的:“幽默,睿智,机敏,可爱,人老心不老。”
关于陈省身先生的访谈、文章和传记我看过无数,从初中对数学感兴趣开始就听说过陈先生的诸多事迹,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陈先生谦虚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我记得大一时在海淀图书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店找到一本陈先生撰写的小册子——《九十初度说数学》,如获至宝,很快就读完了。书出版的2001年陈省身早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数学泰斗,但他还是谦虚地写下“初度”这个词,大师的心态可见一斑。书中引述了杨振宁先生在1975年发现物理学中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陈省身的微分几何理论的重大联系后所作的一首诗: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
浑然归一体,广邃秒绝伦。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
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
最后一句把陈省身和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几何学家——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相提并论,当年陈先生看到这一评价时,连说“不敢当”,“姑妄听之而已”,其实以陈省身先生的成就是绝对当得起这样的评价的。
陈省身在世之时被公认为中国数学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是因为陈先生的贡献不仅对微分几何,还有对整体的数学都是承前启后的,另外有一个有趣的原因,就是陈先生晚年得享高寿,较之陈先生93岁高龄去世,另一位同样伟大的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于1985年去世,享年75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了。在陈先生之后,人们把他的学生,1983年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推为中国数学界的领军人物。这可以说是相形见绌了,近年来丘的确为中国数学界做了一些贡献,尤其是对中国大学的教育状况针砭时弊,不过有专家评论说丘这样的言行,就是想做中国数学的“老大”。其实任何行业所谓的“老大”都不是自封的,而是所有人心悦诚服一致同意的,可以说丘成桐有些“霸道”,而陈省身则是“王道”。
陈省身先生对我们青年人的启发至少有三:
一.看重兴趣,发现自我。
陈省身早年机缘巧合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加上得遇姜立夫这样的数学名师,前进的速度是一日千里。在这其中一种理性地审视与发现自我是很重要的。
二.刻苦钻研,放眼世界。
数学研究从来就是艰苦的,虽然后来的诸多记述中都提到陈省身得遇姜立夫、嘉当等名师,数学研究也未受到二战战火的影响,但我想其中的艰苦思考和漫长等待非常人可以忍受。
另外陈先生盛年时期的数学发展都在法国和美国,这更有利于得出更伟大的结果,因为数学是属于全人类的。
三.重回祖国,终成大业。
陈省身晚年回国创办南开数学所,为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严谨的治学和谦虚的心态影响了一大批人。正因为之前极高的国际声望使得晚年回到祖国的贡献也被世人所瞩目,可以看出陈先生的苦心孤诣,又加上陈先生得享高寿,我总觉得这样的结局是最完美的。
特作此文,以示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