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中言行粗暴的危害

(2013-12-13 19:06:00)
标签:

职场

粗暴

分类: 他人视角
    职场中言行粗暴的现象日渐猖獗。在过去的14年中,我们就员工在职场中所遭受的待遇,对数千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研。有9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遭受过粗暴对待。2011年,有50%的人表示,其在一周内至少会遭遇一次粗暴言行,而这一数字在1998年还只有25%。

  由此造成的损失正在损害企业行为准则的底线。几乎所有遭遇过粗暴对待的人员的反应都很消极,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公开报复。当员工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时,他们的创造力也会降低,许多人会在忍无可忍时选择离职。约有一半的受访者会故意消极怠工,或是降低工作质量。

  粗暴的言行同样也会损害客户关系。我们研究发现,当人们认为一家企业的员工态度粗暴时,无论这种态度针对的是他们自己或是其他员工,他们一般都不会再购买这家企业的产品。哪怕只是目睹到一次令人不快的交流,客户都会因此而对员工、企业甚至企业品牌产生负面印象。

  主管持续不断的敌意行为所造成的压力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恶果。我们曾与一位叫马特的男子交谈过。他告诉我们,他的上司拉里是个情绪反复无常的混蛋。拉里常常羞辱下属,贬低他们的工作表现,甚至是对他们的工作大加责骂,尽管很多时候责任不在员工。拉里对客户也很粗鲁。一次,他同马特一起去一位老客户的店里。拉里对客户说:“你继承了你爸的传统。这个店以前就很垃圾,到了你手里,还是一样的垃圾。”

  马特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最后他冒险将拉里告到了人力资源部。(他并非是第一个投诉拉里的人。)遭到一番训斥后,拉里并未做出道歉,只是表示,在他“本该用苍蝇拍”处理事情时,可能“用了原子弹”。几周后,拉里当选为该年的最佳区域经理。三天后,马特心脏病发作。

  马特的故事可能有点极端,但不受控制的粗暴言行确实在职场中很普遍。我们听到过一个故事,某家公司的老板一贯蛮横,以至于他的员工和供应商设计了暗语(“老鹰来了”),以便相互提醒老板到了。此事的惟一正面影响是,员工能够相互分享彼此的不满,并因此建立起亲密的友谊。20世纪90年代这家公司倒闭后,员工们还自发建立了一个关系网,并活跃至今。

  很多主管会说,言行粗暴不对,但并非每个人都知道,言行粗暴会使公司遭受现实的损失。虽然多数遭受粗暴对待的人会选择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感受,但他们通常会用自己的方式,惩罚那些攻击他们的人以及所在的企业,尽管他们未必认为自己的回应是报复。

  言行粗暴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破坏创造力。在一项我们与佛罗里达大学管理专业教授阿米尔·埃雷兹(Amir Erez)共同进行的实验中,遭受过粗暴对待的参与者在创造力方面比其他人低三成。

  损害工作表现和合作精神。调研和访谈的结果显示,仅仅是目睹了粗暴言行就会带来消极后果。在我们进行的一项实验中,那些目睹了粗暴行为的参与者,在**游戏中的表现要比其他人差20%。

  客户流失。在对244名客户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员工之间公开的粗鲁行为普遍存在。无论是服务生严厉斥责同事还是店员责骂同事,这些粗鲁行为都让客人坐立难安,人们会立刻掉头离开,根本不想买任何东西。

  处理问题,代价昂贵。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表示,只要发生问题,就会引来数周的关注。根据Accountemps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财富》杂志曾报道过),在财富美国1000强的公司中,高层要拿出13%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一年里要拿出7周时间,来修复员工关系或是为粗暴言行善后。当然,一旦需要动用咨询师或法律人士帮助解决一些状况,成本就更加高昂。

来源:世界经理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