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职场/励志人才测评 |
分类: 他人视角 |
摘选来源:丁千城《蝴蝶成长战略》
《庄子·列御寇》曾借孔子的话说:“大凡人心比山川还要险峻,了解人心比领悟天理还要困难;上天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界限,有早晚的分别,而人心却被掩藏在厚厚的外表和深深的感情下面。因此,有些人外表谦虚谨慎,而内心却骄傲自满;有些人貌似长者,而实际上却不贤德;有些人表面上圆顺,而实际上刚直;有些人表面上坚定,而实际上倦怠;有些人表面上缓慢,而实际上却暴躁。”
《庄子》的意思无非是“人心不可知”,就像惠普前任CEO卡莉·菲奥莉娜所说的那样:“说到底,商业并不是和数字打交道,而是和人打交道。”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努力地了解本质上不可知的人。
《庄子》在说完“人心险于山川”之后,提出了一种人才测评的办法,叫“九征”,就是考察一个人才在九种状态下的表现,这对于现在公司选拔高层人才仍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①
疏远他,冷落他,让他呆在远处,远离总公司,远离决策层,观察他是不是忠心,该不会牢骚满腹,或者直接辞职吧。
在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此处的“忠”更多是人事方面的,对现代公司来说,“忠”主要是指对公司价值观的忠诚。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完成任务并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得到提升;失败但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得到第二次机会;既失败又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很容易对付;难的是如何对待那些完成任务却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我们努力去说服他们,与他们搏斗,为他们而痛苦。”
②
让他呆在身边,亲近他,甚至在工作以外建立友谊,以此观察他是不是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不是就由“对事负责制”一变而为“对人负责制”,是不是就此觉得“对人用心”比“对事用心”有更高的个人收益,是不是再进一步发展下去,恃宠而骄,得意忘形。
③
给他施加很多、很重、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有时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借以观察他的能力。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能人,比如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再比如早年辅助刘宋武帝(刘裕)的刘穆之也很能干:他竟然能够眼看讼书,手写答复信件,耳朵同时听属下的汇报,嘴里也应酬自如,而且同时进行的这四件事相互之间又不混淆错乱,全都处置得当。这些都是有本事的人,“烦使之而观其能”的测评一定可以得满分。他们就像性能强大的电脑一样,可以同时开启好多个程序,因为“内存”充裕,又有不止一个CPU,所以不会死机。就现实的体会来说,这种能力当然有天生异禀的成份,但也是个人休养的结果。
④
现在是一个过份强调娱乐的时代,而且要“麻辣风味”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按照麻辣风味来解读“卒然问焉”,大概类似于脑筋急转弯吧。
比如突然问你:“米的妈妈是谁?” 答案是“米的妈妈是花,因为花生米。” 再接着问你:“米的爸爸是谁?”答案是“米的爸爸是蝶,因为蝶恋花。” 再接着问你:“米的外婆又是谁?” 答案是“米的外婆是妙笔,因为妙笔生花。”据说这几个问题被某单位作为正式招聘的测试题。要是问我,我一下子肯定答不上来,但我真的喜欢这几个问题,因为它们有性情,或者说“至情至性”也不为过。如果广义地来说,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商场,只要是在战役或战术层次,每出现一个新情况都是对现场指挥官的“卒然问焉”。因此,“卒然问焉而观其知”中的“知”,如果仅仅解释为“知识或学问”是肤浅的,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行才是知的完成”,也是最终对人才加以判断的依据。
⑤
“信”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蝴蝶模型九要素之一。古代交通不发达,因此“急与之期”,再看他能不能按时到达,是检测个人信用的一种方法。从广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仓猝的约定”,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情,借以观察其人遵守信诺的情况。
⑥
这一条人才测试题,是关于很敏感的钱财问题。
中国老话说“经手不穷”,“荒年饿不死伙头军(厨师)”,因此一些公司销售额已经好几个亿了,但任何一张发票的报销还要老板签字,因为在公司内部找不到可以在钱财上完全信任的人,老板其实也搞不清楚那些发票究竟是什么用途,只是闭着眼睛瞎签。也有一些老板果真把财权下放给某个人,后来果然那个人就有了不小的经济问题,给弄到局子里去了。宋高宗赵构曾经问岳飞:“天下如何才能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山西晋商测试伙记爱不爱钱,掌柜的会故意丢几个铜钱在地上,借以观察清晨扫地的小伙记捡到后怎么办?是默默无闻地放在自己兜里,还是上交给掌柜的。在剧烈变动的经济时代,不拿不该拿的钱尤其需要“克己”的上乘功夫,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仁”了。
⑦
“危”其实是一种常态,任何组织都会遇到极端困难、命运叵测的时候,所以现在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危机公关”。
面对危机,一个人可能会有如下一些反应:一是驼鸟政策,驼鸟遇到危险,只是把头深深地埋在沙地里,驼鸟拒绝看到危险。面对危机的另一种态度是认为“危机=危险+机遇”,这种心态有点类似于西方人所说的“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打开另一扇窗户”。面对危机的第三种态度很简单,就是“临危一死报君恩”,他们对时局无所挽救,被一种本质上的“无力感”所控制,最后像飞蛾扑火一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危机的第四种态度同样很简单,就是逃跑。
⑧
这一条测评同样很具体,就是让他喝醉酒,然后观察他的行为准则。
本条测评的设置要点在于让人处在“极端状态”借以观察他在平时不能显现的真实情志,而喝醉酒不过是“极端状态”之一种而已。《鬼谷子》上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就是说一个人内在感情有所变化的时候,在这个人的外形上一定会有所表现,而在一个人特别高兴的时候(“甚喜之时”)、特别恐惧的时候(“甚惧之时”),这种表现会更加明显,如果在这个人特别高兴的时候又顺从他的欲望,在这个人特别恐惧的时候又对他厌恶的东西表示更进一步的深恶痛绝,那么他就一定“不能隐其情”了。现在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叫“包装”,“包装”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作出重大人事决定的时候,我们还是非常想知道一个人的真面目。
⑨
有文章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说:让他和女人混坐在一起以观察他是否好色。这种说法真是太狭隘了。本条测评的目的是让他和各式各样的人相处,借以观察他的面部表情。“色”的本义就是“脸色”。人生在世,难的就是与人相处,而一个领导者,一个管理者,就必须跟各式各样的人相处,而且不是一般的相处,很多时候是朝夕相处。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得很好,这需要高度的休养。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穿着很普通,甚至穿上破衣服,在一个五星级酒店跟一群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在一起,你能不能不窘迫,能不能仍然感觉很自在。或者反过来,你衣冠楚楚,在一个五星级酒店请一个多年不见、衣食寒酸、举止粗鲁的农民工老乡吃饭,你能不能做到很自在,能不能没有任何心理上、行为上的优越感。在这样的两种场景下,你的“脸色”能不能是一致的,前者“不卑”,后者“不亢”,真的好难。
庄子“九征”测评人才就是如此全面,如此大不易,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知人之难”。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人,首要条件就是要和他多接触,一起经历许多事,经历一个较长时期。因此,“举贤不避亲”就很有必要。
中国历史上还总结了一些选拔人才的经验,比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尽孝,期望他做一个忠臣,当然就显得很没有把握。但这样的经验并不能说是普遍的规律,只是概率大一点而已。如果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九征”,这样的经验也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笼统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