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

标签:
笔趣五苦诗砚田驱驰簪笔 |
分类: 诗词 |
笔 趣
皓首闲吟五苦诗,砚田风雨各驱驰。
当年政法论簪笔,曾是龙沙第一支。
五苦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亡名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五苦诗》是以“生、老、病、死、爱”为苦,并以此题的诗。“五苦”的观念最初是佛教宣传的一种人生理念,佛教《心经释义》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 《五苦章句经》说:“何谓五苦:一曰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后来道教吸收了佛教的这种理念,也总结出“五苦”,即:第一名色累苦心门,一曰泰山地狱苦道;第二名爱累苦神门,一曰风刀苦道;第三名贪累苦形门,一曰騑山负石苦道;第四名不副实华竞苦精门,一曰江河苦道;第五名身累苦魂门,一曰吞火食炭镬汤苦道。后又增至六苦,在生老病死外,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又有“八难”即“八苦”之说: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随着佛教在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士大夫文人也将此类观念化为禅诗,这就出现了 《五苦诗》。
砚田:即砚台。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因此把砚台叫做砚田。宋·唐庚《次泊头》诗:“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清·戴名世《砚庄记》:“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於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驱驰:其义有三:1、策马快跑;2、喻奔走效力;3、指辛苦,勤劳。
簪笔: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冠就是帽子,笏指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