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吟

标签:
寒食节禅城玉炉清明柳介山 |
分类: 诗词 |
寒食节吟
九载禅城食不寒,玉炉春暖等闲看。
遍寻不见清明柳,一嗅咸闻芷若兰。
莫道愚忠皆粕处,当歌肝胆上云端。
可怜重耳冲天火,直把绵山作介山。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贤士介子推随之在外逃亡19年。重耳做了国君后,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背母到绵山隐居。重耳悔,亲去绵山请之。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难以寻找,便下令从三面火烧绵山,意图逼出介子推。火熄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烧死了。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文“重耳冲天火”即指此。
重耳:晋文公(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由此产生了“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介山:亦名绵山。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将绵山改为介山。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历史文化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