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行系列》之——《长沙篇·题岳麓书院》

标签:
岳麓书院荆衡秀气坛席黉门槐市潇湘 |
分类: 诗词 |
《湖南行系列》之——
《长沙篇》
题岳麓书院
荆衡秀气读书场,坛席黉门楚有光。
槐市潇湘熏古意,删诗觅句伫碑廊。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
荆衡:长沙因北控荆楚,南领桂粤,东接浙赣,西引川黔,据中华腹地,扼南北要冲,因而素有“荆衡胜地,楚汉名城”之称。
坛席:筑坛设座席。表示礼遇隆重。《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乃为英设坛席,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现在借指学校。
槐市潇湘:即潇湘槐市。槐市:汉武帝时期在都城长安设立太学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成帝时,人数已达数千之众。众多太学生聚集一地,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于是,在太学旁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槐市位于长安城东南,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到隋代,国子监也设立在槐市附近,所以,槐市就成为古代文化交流气息最浓的场所。
删诗:到了岳麓书院,始觉自身之渺小,真想删除自己创作的所有诗词。
碑廊:岳麓书院内建有“百泉轩园林碑廊”,刊有历代所遗碑刻,是岳麓书院历代的重要史料。从碑记上可得知,“清理旧有碑刻80余方,补刊历史碑刻2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