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管理学》04-05期末考试试题

(2007-05-10 14:02:46)
分类: 教育管理本
 

二)中央电大2004—05年“开本”期末考试《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  主张政府干预  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3.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4.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 分类机制竞争机制 、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和监控机制等.

5.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 职能。

6.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   管理决策  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

7.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 、效果、公平和责任等五个方面。

8.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于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对政策制定的弹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回应性负责性  等特征。

9. 自新中国建立至1993年的44年间,我国在政府人员的管理上—直沿用的是 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1887年美国学者( D)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A. 古德诺    B. 斯坦因      C. 泰勒      D.威尔逊

2.“(新)公共管理学”是在(  )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井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的.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于预,是一个(   ).

A. 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 间接的政府    D. 恰当的政府

4.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  )。

A.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    B.本尼·杰恩  

C. J·佛瑞斯特  D.本尼·杰恩和J·佛瑞斯特

 5.预算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  D  )两级组成。

   A.主管会计    B.三级会计        C. 二级会计    D.单位预算会计

 6.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是(  )。

A. 基数预算    B. 单位预算      C. 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7.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  B  )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A.构化问题  B.结构化问题  C.构化——复杂问题    D.结构化——简单问题 

8.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   A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9.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A  )。

A.绩效评估    B.绩效追踪   C. 绩效衡量    D.绩效反馈

10.公共管理伦理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组织的普遍重视的时间是(  C  )。

A.19世纪末期    B.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末期    D.21世纪初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如何把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指公共管理伦理的不同层次.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层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观念形态的伦理意识,实践形态的伦理行为,以及作为观念与行为结合形态或中介的社会的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4.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

答:坚持以用户满意度测评公共部门的绩效,首先,公共部门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即明确用户的含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用户,时刻为公众和利益着想,并把这种观念上升为组织文化,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针对用户的需要,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与用户的直接互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的期望,并将此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鼓励用户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来,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愿。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分析阐述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解对策

答: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认知、利益、变革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习惯性等方面的问题.(就其中的1—2点结合结合实际谈)

公共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对策,消解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点。为此,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折衷妥协;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就其中的1—2点结合结合实际谈)

(以上按要求结合实际论述,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否则扣8分。)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对策.

答:由于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时间还很短,公务员制度本身在内容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

 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

③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

⑤胶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

(此题要有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否则扣8分)

五、案例分析(20分)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动作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目、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用,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本题答题要求:

温州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很好地反映了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表现出来的几大特点,即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应结合案例,具体阐述,否则扣8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