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学校十讲》

(2013-11-13 23:23:33)
标签:

阅读笔记

教育

分类: 阅读悦读:让心灵去旅行

《新学校十讲》语录

http://s12/bmiddle/001pu2XBgy6EciO8XShb1&690



1) 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

新学校:学生感觉在这里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他们在学校里都能够健康成长。

新学校使命: 

i.寻找学科教学规律,建构自主、互动的学习型课堂

ii.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iii.搭建师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

iv.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 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这是最重要的事

v.建构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 学校文化。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一个成功的人不在于他知道了多少,最重要的是当他知道后不是坐着说,而是站起来做。

 

2) 改造我们的学校

当我们听不到抱怨之声的时候,就是停止进步的时候。

一所学校里,校长知道的占不到15%, 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占30%,这两项加起来占45%。 但问题往往 就出现在那55%,就是你并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领域。(我们真正知道的不过占15%,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占30%, 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占55%)

测量,即将事实转化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

- 当人们学习时,他们大约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 听到的20%, 看到的30%,说得70%, 做的90%。

 

3) 战略、制度和文化

北京十一学校的关键成功因素:

i.特别的校长

ii.优秀的教职工队伍

·能够承担循环教学任务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

iii.坚持一个办学理念,有共同的价值观

iv.内部管理与办学机制

v.不断创新改革的意识

vi.条件和资源

-培植学校文化

- 创造学习型的学校。

 

4) 学校300天行动

有工作就有评价,因为任何一个体系都建立于评价体系之上。评价必须以促进成长为基本目标。但是评价不一定是对老师的评判,真正触及老师利益的一定要少之又少,慎之又慎。

-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大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i. 业绩评价:体现在学生身上 的成长

ii.学术评价:老师今后持续发展的 基本素质

iii.素养评价

iv.满意度调查

 

5) 诊断与行动

文化就是共同价值观。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校训,不仅仅是学校的战略目标,最后应该表现在所有重要的领域。 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甚至家长,是不是有共同的价值判断?

新学校行动研究提纲:

i.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ii.归还课堂,创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iii.项目研究,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iv.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v.塑造家一样的学校,让老师感到幸福

vi.从“参加”到“参与”

vii.让文化显山露水, 物化学校文化

 

6) 文化引领学校未来

我们需要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领域,让所有老师知道,甚至让所有的家长知道: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们定义成功,怎么定义失败。

表面上的知道,隐藏了背后的不知道

 

7) 发现“学校”

发现学校的管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状态下,当教师远远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时,教师教学生学习的任务越来越轻,而管理学生学习的任务会越来越重。

i.  怎么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怎么组织学生学习,怎么组织资源,怎么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和控制、反馈学习结果,这些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重要任务。

ii. 学校的管理者要发现教师身上、学生身上的 管理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划小管理单位。

iii. 管理单位缩小了,才能使管理工作更有效。

发现资源

发现学生

发现学科

发现感动的每一天

发现形式的力量

发现自己,发现校长

 

8) 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

教育的宽度:

i.相信孩子的潜能,给予无限机会,挖掘他们的才能,拓展他们的能力。

- 教育的厚度:

i.学校要帮助孩子逐步脱离老师和家长,最终自己去做事情。

教育的深度:

i.教育的深度一定要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有关联:

· 例如: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喜欢你。如果别人不喜欢你,就不会追随你;别人不追随你,你就不是领导,最多是一个管理者。

ii.教育的深度还体现在教育要卸掉许多不能承受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不要包打天下,我们要懂得放弃。当我们懂得放弃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轻松。

iii.教育的深度还表现在怎么寻找老师和学生发展的动力。

· 动力来自内心:只要把老师们想做的事看清楚,先做了,你希望做的事就差不多了。

iv.管理需要留白,想说的不一定非要说出来,说出来的一定要对方希望听到。

v. 教育的深度还包括怎么让教育和评价联系在一起 :知道如何把评价和我们真正想看到的学生的成长结合在一起,教育就会进入新的领域,就会达到 一个新的深度。

vi.教育的深度还包括尽快让孩子们社会化,用机制来推动孩子们的社会化。

vii.教育的深度还包括怎样让孩子们放松下来,把学校办成孩子们的学校:很多创意都是在放松的时候跳出来的。

·力来自内心:只要把老师们想做的事看清楚,先做了,你希望做的事就差不多了。

教育一定要首先发现别人的需要。当你真的有一双能及时发现别人的需要的慧眼时,你跟别人的关系就会改善。

 

9) 失败的新定义

 浪费机会

 影响力闲置:学校管理者跟学生在一个校园里生活3年、6年时间,但学生却不知道我们的性情、爱好,不知道我们的主张,他们跟我们没有友谊。

 细节与文化错位

 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

 反复提出同样的要求,反复说同样的已经不管用的话

 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

 用错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教育力量单一

 还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

 主次不分,不动放弃:决策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放弃

 身边的人想法越来越少:身边的人没有想法,没有创造性,只有领导者有本事,是特别危险的。

 自己成为组织的主要动力源

 只会用学校的资源经营学校

 课堂缺少生机活力

 不懂得如何为成功归因

校园不再激动人心

 

10) 课堂形态   学生常态    教师状态

 一位管理者,只有当你在乎别人,愿意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才能走得更远,你才能从一般的管理者蜕变为领袖。

 我们必须从别人身上,从别人的感受里,从别人的嘴里去发现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我们看到的问题才是问题,只有我们关注的问题才是问题。

我们要怎么从课程的形态改变开始,通过课程形态的改变,带动学生的情态改变,最终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跨越
后一篇:人生的深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