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看贾宝玉的“疯”、“呆”、“痴”、“狂”?

(2020-08-07 16:37:03)
标签:

杂谈

娱乐

转载:怎么看贾宝玉的“疯”、“呆”、“痴”、“狂”?


关注

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中,多情男儿贾宝玉是怎样一个人物,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曹雪芹的笔下,他是以一反常情常态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一出场,作者就在两首《西江月》里介绍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事实也是如此,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就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众姐妹也说:“别和他说话才好,要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所以贾琏的心腹兴儿向尤氏姐妹介绍宝玉时,就说他:“成天家疯疯癫颠地,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傅试家派来向宝玉请安的两个嬷嬷,第一次见面出来,就感到他“果然有些呆气”,“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而且举出一些听来的事情,说宝玉“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看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可见,在《红楼梦》中,无论主仆上下,里外亲疏对宝玉的印象都是一致的,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疯、呆,痴、狂。宝玉所处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般走的都是一条读书做官,从而光宗耀祖、显亲扬名的人生道路。宝玉的父亲贾政,从小也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只把《四书》背熟就好。”目的是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宝玉聪明俊秀,偏偏《四书》读了几年下来,“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背;至‘下孟’就有大半生的。”宝玉并非不爱读书,只是兴致在“一味地旁学杂搜”,什么古今小说,飞燕、合德、则天、玉环的外传,与那些传奇角本,都被他视为“珍宝"。

他不愿读《四书》,不愿去考科举,骂“八股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骂迷恋于此者为“禄蠹",把劝他留意“仕途经济"的话斥为“混帐话”,对说这些“混帐话"的人从不给好脸色。在当时人看来,宝玉的言行,自是乖僻、狂怪,不可思议。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都是男尊女卑,而宝玉对于男女关系却有一番惊世骇俗的“奇”谈“怪”论,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还说:“料定天地间的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

这不仅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而且完全颠倒过来了。宝玉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他“待姐妹们都是极好的”,对众丫环也是友善相处,“每每甘心为诸丫头充役”,每有姐妹们出嫁或不幸天亡,他都为之推心泣血,一片深情令人感动。

最让人奇怪的是宝玉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他放弃了门当户对、人人都赞好的薛宝钗,而爱上了孤苦无依、体弱多病且又十分“小性儿”的林黛玉。宝玉只因与黛玉思想意趣相投,就把它放在全部婚姻标准之上,这在那个选婿择妻重“门第儿”、“根基儿”、“家私儿”、“人物儿”的时代,自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而钗嫁黛死之后,宝玉竟然“眼睁睁把万事全抛”,“悬崖撒手”,出家当和尚去了。这种怪事,也为世人所难想通,正如脂批所说:“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妾,岂能弃而为僧哉?”

功名,金钱,娇妻、子孙,这都是常人孜孜以求的,宝玉却视若粪土,弃如敝履,怎能不被人视为“疯”、“呆”、“痴"、“狂"呢但这种结论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立场而得出的,在黛玉、妙玉、晴雯、柳湘莲等知己看来,宝玉却是性情中之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