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贾雨村和甄士隐不仅是同一个人,而且就是作者本人
(2020-03-26 11:43:21)
标签:
杂谈娱乐 |
贾宝玉、贾雨村和甄士隐不仅是同一个人,而且就是作者本人
阿央另眼观名著
03-20 21:33
在《红楼梦》小说第一回的回目里,作者就已经明明白白交代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关系了。
我们都知道,第一回回目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在这条回目的内容里,表面看上去是甄士隐和贾雨村分别在做一件事情,但如果大家能够结合第一章的正文来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根本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摘取一段作者在第一回里面的自叙:“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大家发现没有?在作者的自叙里分别出现了“梦幻”、“通灵”、“风尘”、“念及当日女子”等字眼。如果把这些词语合起来,不就是第一章回目的内容吗?“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和贾雨村做的事情,都让作者一个人干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书中的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角色是专门为作者服务的,他们两个人其实是作者的分身。也就是说,他们两个的合体就是作者本人无疑。
接下来,咱们再说一下甄士隐与贾宝玉的关系。
先摘取一段书中的原文: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这段故事中,当甄士隐提出想要看一眼那块通灵宝玉的时候,作者特意借一僧一道之口表明甄士隐曾经与那块玉有一面之缘。大家都知道,那块通灵宝玉就是后来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并且从一生下来就已经戴在他身上了。那么,甄士隐又如何能有一面之缘呢?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贾宝玉本来就是甄士隐的少年时期。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就会问了,不对呀!甄士隐与贾宝玉,一个姓甄,一个姓贾,怎么会是一个人呢?
大家别忘了,在《红楼梦》小说里还有一个甄宝玉呢!他与贾宝玉的长相、性格、爱好、秉性一模一样,简直比双胞胎还神奇。在书中,贾雨村曾向别人详细介绍过甄宝玉,他当时分析得头头是道,听上去似乎觉得比对他自己还了解(其实,贾雨村讲得就是自己。甄贾宝玉就是他的少年时期,也是甄士隐的少年时期,更是作者的少年时期)
作者为什么非要在小说里加一个甄宝玉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告诉大家:
贾宝玉就是贾雨村的少年时期 甄宝玉就是甄士隐的少年时期
贾宝玉就是甄宝玉
甄士隐就是贾雨村。
甄贾宝玉、甄士隐、贾雨村都是作者本人。
这便精确地应证了小说中太虚幻境的那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最后,让我们再分析一下甄士隐、贾雨村和贾宝玉三个角色名字之间的关联。
一.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在书中被称为天下第一“淫”人(作者专门自创一个词汇叫做“意淫”,其实就是在形容他自己)
二.《红楼梦》小说中很多名字采用了谐音的笔法。甄士隐的谐音完全可以称作“真是淫”,这样就可以与贾宝玉的“淫”对应了。
三.第一回当中,甄士隐梦中看玉那一段里,一僧一道反复称呼那块玉为“蠢物”。我们都知道,作者在书中自比顽石,而甄士隐看的那块玉就是顽石幻化而来。书中对贾雨村名字的介绍是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大家注意了,雨村二字是他的别号。他的本名应该贾化。那么,雨村的谐音就是“愚蠢”。所以,一僧一道口中的蠢物就是贾雨村,贾雨村就是那块顽石,自然也就是作者。
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
贾宝玉代表的是作者的少年时期,贾雨村代表的是作者青壮年时期,甄士隐代表的是作者中晚年时期。
甄士隐带领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贾雨村带领读者进入的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世界。
贾宝玉通过甄宝玉的称托带领读者进入的是作者那段如梦如幻的少年世界。
现在,问题又来了。甄士隐,贾雨村,贾宝玉三个人的秉性和做事风格都不一样,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
还有,如果他们都是作者本人的话,那么书中所有的时间、事件和人物不全乱套了吗?
朋友们,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就让我们把答案留在下一期吧
前一篇:金子般的6句话
后一篇:《枉凝眉》写的不是宝黛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