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授怒批北京拟收汽车拥堵费
(2014-04-10 14:23:44)
标签:
汽车限购拥堵费大城市杂谈 |
分类: 兴趣 |
《黄教授怒批北京拟收汽车拥堵费》
黄教授寄居上海,没有自己的汽车,甚至不会开车,所以汽车拥堵费是收不到他头上的。但是当他听说北京正在研究是否开征拥堵费的时候,黄教授还是愤怒了。
黄教授指出,收取汽车拥堵费是对车主权利的极大的蔑视。车主在购买汽车时,并没有被通知说“以后会有汽车拥堵费需要交纳”,而根据法律,中国境内城市不能限制合法汽车的行驶,所以突然说要征收拥堵费用对车主来说是不合理的。黄教授说,拥堵费是以拥堵的名义收取,但是交纳的对象只有车主,这明显不公平。拥堵一方面是由汽车数量多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管理部门建设的道路少尔且规划不合理造成的。现在仅向造成这个后果的一方收费,并且是由另一方来收取甚至使用,是极大的不公平。
黄教授进一步指出,即使采用老车老办法,新车新办法来收取拥堵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北京已经很拥堵了,不会因为新车征收了拥堵费就变得更加通畅,所以是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反过来说,假设道路变得通畅,那么就根本没有理由征收拥堵费,当然聪明的管理部门可以换个名称,叫做“入城费”。
黄教授表示自己在上海,短期看来是没有可能被收取拥堵费了,但是北京的口子一开,上海的跟进方案可能是专门针对外地牌照车主的。比如对于进入上海外环以内的外地牌号车辆开征拥堵费,当然同时也取消外地车辆高峰时间不得上高架路的限制。对于收费的手法,黄教授很不屑的表示,只要推出一种贴在车窗玻璃上的征收证,进入外环后,上海交警可以凭借有没有贴这个交费证明来堵截和处罚外地车辆,属于轻松愉快的执法行为。
黄教授还算起了经济账,他说,之前上海采用的是汽车牌照拍卖的方案,因为几年来价格不断升高,甚至已经超越了某些汽车本身的售价,所以管理部门在去年和今年采用了限价拍卖的方式,客观上少收了几十亿。假设上海开始征收拥堵费,那完全可以放开牌照限价,以每年发放10万张牌照,每张牌照比目前价格多收3万计算,一年可以多收30亿。而外地车辆在上海跑的大约有40万辆,以每辆车每年收入城费4000元计算,又可以创收16亿。这两项收入年年可涨,算作是管理部门的稳定收入来源了。
对于北京假设开征拥堵费后的收益,黄教授分析说:北京的汽车多,现在有利条件是之前北京牌照随便上,所以没有多少外地牌照车辆在北京开,这样北京管理部门自己就可以把在自己地面上开的所有小汽车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比如在车辆年检或购买保险时统一征收。北京市的小汽车接近600万辆,假设每辆车每年收5000元入城费,全年就可以创收300亿,是一个惊人的数量。关键是这个收入是在不减少其与收入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对收费的人来说是十分完美的方案。相对地方管理部门不积极的房地产税,这个拥堵费的好处简直是皓月对萤火。房地产税征收后,将肯定影响卖地收入,对管理部门来说,是把右口袋的钱装到左口袋,总量没有增加。而拥堵费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属于新收入,还不是税款,直接全部的留在地方手里,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地方管理部门才可能会感兴趣,愿意积极部署去收取这个费用。
黄教授总结说:看起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以前仅仅是住的方面,现在出行费用也是一年年升高,自己看准机会返回嘉兴老家的日子也许就在眼前了。希望嘉兴那里不会掀起什么争收汽车拥堵费的风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