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记忆(1)新诗90年十大诗人
(2009-01-01 16:24:03)
标签:
诗歌杂谈 |
分类: 转帖图或文 |
诗生活通讯社2008年1月14日综合报道
评选者:
柏桦、陈超、陈朝华、陈智德、胡续冬、黄灿然、黄礼孩、韩博、韩东、江弱水、敬文东、蓝蓝、雷武铃、冷霜、李亚伟、李少君、廖伟棠、刘立杆、凌越、马雁、潘维、钱文亮、沈奇、沈苇、桑克、王艾、王来雨、王晓渔、王炜、王寅、汪剑钊、吴晓东、西渡、西川、肖开愚、杨小滨、杨键、叶辉、臧棣、赵毅衡、郑小琼、钟鸣、祝凤鸣、周伟驰、张闳、张桃洲
新诗90年十大诗人:
穆旦
为了观察的评选
凌越
向诗人致敬
以1917年2月1日,《新青年》杂志刊发胡适“白话”诗歌8首为起点计,新诗的发展历经了九十个年头,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诗相比,一方面显出它的稚嫩,一方面也预示着它的活力和冲劲。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早已指出,语言对于文化的重要意义,甚或它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而诗人作为“种族的触角”(庞德语)总是走在语言变革的前列,抑或走在时代社会思潮的前列,在此基础上怎么估计诗人的作用都不过分。我们推出新诗九十年十大诗人评选,一方面是对在喧嚣的市声下默默洗涤语言的诗人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认为所有依靠语言过活的人都该心存这份敬意;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评选能促进诗人们更好地认识他们自己,他们的观念和任务,他们的过去和前景。
从诗歌内部来说,将不同年代的诗人放在一个平台上加以估量和品评,也是具有诗学价值的。“批评即选择”,我们的现当代文学史通常满足于流水账式的逐个点评,涉及到价值判断时则显得首鼠两端,顾虑太多,而我们的评选方式则必得让参评者做出明确的判断,虽然不无粗暴之嫌,但这种明确的态度为我们观察此时代的诗歌趣味和观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诗歌观念和趣味和世间所有的事物一样是变动不居的,我们的评选目的不在于形成某种固定的诗歌秩序乃至于巩固这种秩序,而是在于观察本身。需要强调的是,这次评选是此时此地的评选,是参评的诗人们在2007年12月诗歌观念的总体呈现,我们关注于瞬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永恒。
12月初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向大陆、港台、海外92位目前最活跃的诗人和批评家发放了评选表,在1917年以来操现代汉语写作的所有诗人中,请他们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十位诗人。我们的评选方式则是,每份评选表排第一的诗人十分,排第二的诗人九分,依次类推,最后按总得分多少产生新诗九十年的十大诗人。总共收到诗人回复的评选表46份,我们严格按照这46份评选表统计得分,排在前十位的诗人具体得分如下:穆旦235,北岛222,卞之琳185,多多156,艾青137,冯至129,海子101,昌耀96,肖开愚87,郭沫若60。这是一份和所有参评者的名单都完全不一样的名单,从这份名单,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含义。
此时代的诗歌风尚
十位诗人中有七位已经离世,而且穆旦、卞之琳、艾青还占据着1、3、5位,这看来是一个偏重于传统的名单,但是具体到每位参评者所列的名单,似乎又不尽然。把自己的选票完全或大多数投给现代诗人的参评者其实只有叶辉、黄灿然、江弱水、陈智德等少数几位。更多的诗人则对现代诗人持否定态度,可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和诗人们对现代诗人总的态度大相径庭呢?主要是因为现代诗人因为距今年代久远,经典化的作用比较充分,经典化在最表面的意义上就是把关注度集中在少数作家身上,所以诗人们在选择现代诗人时,比较集中在最后获评的几位诗人身上。尽管参评者把更多的选票投给了他们同时代的诗人,可是由于在具体人选上分歧太大,被提名的当代诗人大约比被提名现代诗人要多出三、四倍,最后只是北岛、多多、海子、昌耀和肖开愚五位诗人入选,和现代诗人平分秋色,这显然和当代诗歌还没有被充分经典化,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可能性有关。
穆旦和卞之琳的高分入选准确地反映出此时代的诗歌风尚和趣味。提名穆旦的有29位参评者,提名卞之琳的有24位参评者,从中可以见出这两位诗人在当代巨大的影响力。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头一回,在他们出道的三四十年代,他们充其量不过是西南联大诗群中比较有特色的两位罢了,论派别西南联大诗群在当时当然不及创造社和新月派有影响,论个体诗人,和当时如日中天的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比显然也难以望其项背。建国后则是左派诗人的天下,艾青、臧克家、田间、郭小川、贺敬之想必也是风头一时无两,而穆旦、卞之琳只是默默无闻的翻译者而已。他们在今天的崛起是和此时代的诗歌风尚分不开的。穆旦、卞之琳常被人提起应该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也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谓诗歌高潮之后,当代诗歌写作从八十年代的激昂转入更为细致的技巧上的打磨。艾略特、奥登的戏剧性表现手法、反讽的运用开始为当代的青年诗人们所重视,当代诗人这时突然发现中国诗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干同样的事了,而且做得还相当不错。他们发现他们和穆旦、卞之琳有着相同的诗歌源头,那就是英美的现代派诗歌,而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这种和两位西南联大诗人的相逢,既有喜剧色彩同时也暗含反讽:新诗九十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远还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界政治文化因素的干扰,以及诗人自身的投入有限,造成了新诗传统有如沙漠中的河流,若有若无,也许得凭藉“考古”才能找寻到蛛丝马迹。新诗似乎总是不能借助前人之力奋身向前跃进,而是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兜圈子,这大概也是新诗总体成就受到限制的一个原因吧。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类型的诗人则不免被当代诗人们所忽视,连同他们身上携带着的可贵品质。比如郭沫若早期诗作的激情,以及左翼诗人关注社会的政治热情,在如今的诗人身上的确难见踪影。对某种品质的追寻,难道就意味着另一些优秀品质的必然丧失吗?这个问题也许值得当代的写作者三思。
北岛和多多作为朦胧诗的代表当选则显示出朦胧诗之于当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就像刘立杆所说:“对我来说,现代汉语诗歌是从《今天》开始的。”但是从评选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朦胧诗代表人物的选择今天的诗人们已经和二十年前有很大不同,当年朦胧诗人的通常顺序北岛、舒婷、江河、杨炼、顾城在这次评选中已经荡然无存,江河没有一个人选,而舒婷和杨炼也各只有一两个人选,顾城选的人相对较多,但也只有四票:吴晓东、赵毅衡、叶辉和潘维。多多的高票当选则是因为他那些更关注诗歌本体(政治诉求不是没有,而是更隐讳)的诗作,契合了最近十年诗歌的趣味,或者说当代诗歌的鉴赏力终于追赶上多多那些情感强烈、意象纷呈的诗篇,尽管当年他的名气远逊于上述五位诗人。从这次评选看,北岛的地位依然坚如磐石,尽管北岛出国后的作品颇遭人非议,但是大多数参评诗人依然认可他早期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并且在新诗最初三十年某些优良的传统完全失传以后,是以北岛为代表的“今天”派诗人将自由、平等的观念重新嫁接在当代文化中,而这当然也是诗思得以飞翔的核心动力。
来源:南都周刊
另:《梨花:2008中国诗歌档案》目录
[记忆中的诗歌]
30年30首经典
北岛:回答 / 顾城:一代人 / 食指:相信未来 /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舒婷:致橡树
江河:祖国啊,祖国 / 杨炼:诺日朗 / 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 / 多多: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昌耀:一百头雄牛 / 于坚:尚义街六号 / 翟永明:女人:母亲 / 王小妮:悬空而挂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镜子的魔术 / 柏桦:在清朝 / 欧阳江河:公开的独白
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 / 周伦佑:想象大鸟 / 张曙光:1965年 / 孙文波:歌颂 / 肖开愚:北站
韩东:有关大雁塔 / 海子:亚洲铜 / 骆一禾:月亮 /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 伊沙:车过黄河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 汪国真:热爱生命 / 于小韦:火车 / 臧棣:蝶恋花
[流派、群体]
超超主义11人诗选
雷霆的诗:秋天忆事 / 又见冬日 / 一个人的描述
赵泽汀的诗:大地的乐器 / 夜宴
宋耀珍的诗:创造一把椅子 / 果子狸
金汝平的诗:大师的抒情 / 墙角的捕鼠器
唐晋的诗:神话
徐建宏的诗:冬夜诗稿
温暖的石头的诗:我为什么要深深地记住11月17日 / 天堂
吴笑冬的诗:我们说过的话 / 雪覆盖了一切
金所军的诗:午后 / 对手扶拖拉机的记忆
麻笑燕的诗:南山寺 / 云冈大佛
韩玉光的诗:1970年的月亮 / 雪
中间代7诗人选
安琪的诗:时光何其漫长 / 我试图说出这些往事 / 天亮就去看医生
周瓒的诗:基耶斯洛夫斯基:《情诫》 / 阿尔莫多瓦:《高跟鞋》
祁国的诗:自白 / 大雪 / 献诗
侯马的诗:国会大厦 / 在威尼斯
陈先发的诗:秩序的顶点 / 偏头疼 / 青蝙蝠
郑国锋的诗:目光落地 / 游戏规则
老巢的诗:我们还在 / 过年,我们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
扬州诗群
吴开龙的诗:夜听《广陵散》 / 醉酒后的琴声
殷枫的诗:春天在里下河的流水里生长 / 无助的水蛇
沙克的诗:春天致我 / 深刻的地方,你还要我什么
叶橹的评论:呼唤长诗杰作——序《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
[青春24档案]
郭晓琦作品:飞起来的红屋顶 / 柴房子
黄金明作品:小路 / 林中的记忆
鲁克作品:总想写写这场雪 / 其实花朵也是星星
杨方作品:塔尔寺前一棵树 / 香姑娘
苏黎作品:黄昏雪 / 正月十五雪打灯
刘涛作品:星星峡的列车 / 绝唱
王妍丁 作品:生活的深意 / 衔接的散章
阎志作品:今天(选二)
陈人杰作品:在高速公路上 / 前山
林莉作品:晚风一再的吹 / 如此信江,如此夜
周野作品:达来尔湖的清明 / 罗布泊的尘土
程鹏作品:乌鸦 / 榔头花
张怀帆作品:这双手 / 只为了一个人
张红兵作品:重构 / 泥土或者人
李
王文海作品:散落在乡村的比喻 / 那截榆木桩拴着谁家的日头
天界作品:元宵 / 珍惜
刘克胤作品:水獭 / 村里人越来越少了
李满强作品:野棉花 / 荸荠
[50档案]
潞潞的诗:陌生人 / 初春 / 汾水边
非默的诗:回应 / 一个梦境
汤养宗的诗:我的舌头我的方言 / 坐拥十城
李杜的诗:感恩节 / 平原上的坡地
病夫的诗:一种花:向日葵 / 审判
车延高的诗:我替你热爱的西藏 / 拜过十八座冰峰
[60档案]
雷平阳作品:穿着袈裟的江 / 黑 / 怒江
杨键作品:过江 / 深思
李少君作品:流水 / 驴
马永波作品:镜中的卧室 / 午夜镜中的卧室
凸凹作品:致翟永明,或新白夜酒吧开张志庆 / 屋檐水,或天空的重量
大卫作品:放下 / 就要 / 最后一行写到了玉兰
白连春作品:生活 / 干净
杨森君作品:向下望去 / 四月 / 昨夜
刀的作品:爱到床边为止 / 亲爱的称呼
梁积林作品:黑河滩上 / 在香沟
姚江平作品:火车要经过的一个岔口 / 夜晚,在村庄行走
马云飞作品:当火车的影子在草丛中穿过 / 等待寒冷
刘永贵作品:残缺
李浔作品:从美丽入手
江帆作品:大雁 / 虚无
帅树森作品:同川梨花
冉仲景作品:毛妹组歌(二首)
向阳作品:岸上的鱼
侯勇作品:此身 / 蝴蝶
[70档案]
黄礼孩作品:困顿 / 细小的事物
吴乙一作品:嫁接
姚彬作品:三十忆 / 2008年7月1日
任晋渝作品:天脊山(选二)
胡正勇作品:在坟地里我总能听见叹息 / 有雾的早晨
贾冬阳作品:十一朵 / 处境
仲彦作品:魂罐
慕白作品:飞云江是一部走动的历史
王国伟作品:时间的匕首 / 博物馆
潘月玲作品:一棵不知名的植物
周承强作品:七姑带来的死亡气息
闫海育作品:骑自行车带美女招摇过市 / 昨夜新娘
北琪作品:深秋的风
康晏飞作品:母亲 / 一只猫
阿桃歌作品:20年前的一朵花固执地开在一个老男人的梦中
芮朋贵作品:雪天我走下火车
李长空作品:露骨的水
陈跃军作品:我在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舒中作品:比一张纸更浅薄
李剑啸作品:异乡人
李云玲作品:南方
碧杨树作品:稻草人:一个时代的沉默者
老秋作品:又一年
王九城作品:端坐
张建新作品:如果我不写诗 / 无聊的下午
许烟华作品:为什么会是在这个月圆之夜
[80档案]
郁颜作品:夜歌 / 流水
浅湖 作品:姓氏 / 与晚上的距离
吴小虫作品:语言生活 / 北方以北
新星的作品:无常 / 捉迷藏
童天鉴日作品:时间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 又快又慢的心脏
余一作品:步入晚年的西苑校区
言笑作品:舞者(或静物) / 小小池塘
林萧作品:春天的园林工人 / 如果我一觉不再醒来
陈德根作品:城市幻想曲 / 城市随感
梵高的麦田作品:拥抱 / 1998年,奔跑
鲁川作品:多年前的一场大雪 / 嗑瓜子
吴非作品:一些事物一直都在光亮处 / 花豹子
蒙晦作品:词语
周大强作品:小周村的月亮 / 献辞
陈锐作品:家住水乡
莞君作品:墓碑下躺着是谁的先人
李文强作品:雨夜里的目光
雪马作品:狗叫 / 我的祖国
王彦明作品:草木 / 蝴蝶
一度作品:黄金海岸
管细周作品:草地
秋水竹林作品:怀念那段黑暗的日子 / 浮桥
向迅作品:日子
周涛作品:那张白卷是我交的
史芳娜作品:娜与草 / 娜与叶儿河 / 娜与蛙鸣
上官朝夕作品:我是楼兰的王
尤见作品:作为一位旁观者 / 自留地
冯真作品:棉花 / 临行
八零作品:劳动节 / 斯诺克
[她们档案]
刘小雨的诗:碎片 / 水边 / 为某个夜晚而作的记录
海烟的诗:在我孤独以外 / 出口之上
邓朝晖的诗:穿紫河边 / 原谅
朱巧玲的诗:天亮了 / 仅仅让花开是不够的
西娃的诗:桃花潭 / 崇文区
古筝的诗:尘埃 / 虚构的房子
纯玻璃的诗:交出 / 一个人的节日
三色堇的诗: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 / 简介
丛林的诗:星期七 / 透过泪光闪烁的五月
海湄的诗:窗缝里有一颗星星 /
农民的孩子
陈小玲的诗:还会不会有今天的温柔 /
我很乖的
冷巉的诗:世界上只有一个冷巉 / 给英英
李艳玲的诗:向右 / 无法阻止
如斯的诗:献歌(选二)
清荷碧叶的诗:蔷薇
柴棚的诗:逝去的 / 栀子花
枕秋的诗:苹果树上的梳子
重庆子衣的诗:朝圣的露水
微雨含烟的诗:这一握,是不是永恒
田沁梅的诗:醉
王慧琴的诗:梦中的蝴蝶被一一唤回 / 今晚的月亮
赵襄敏的诗:苹果
一梅的诗:在高处
阿咪的诗:写给一个女人
小衣的诗:伤花怒放 / 车厢
梅花落的诗:空城 / 想
[诗人存档]
吾同树的诗:绿眼睛 / 消失
左手的诗:情诗72 / 情诗73
沈河的诗:青印溪也有根 / ……进桶
附:1987年至今非正常死亡的诗人名单
[星档案]
金铃子:越人歌(长诗)
[金档案:研究]
棕皮手记:诗如何在 / 于坚
[银档案:批评]
车前子:“为文字”或诗歌写作第三维 / 胡亮
一枚自行车夹子:向菲力蒲•拉金致敬 / 邹汉明
[铜档案:访谈]
北岛:变革年代的诗人 / 郭玉洁
八问叶橹 / 马永波
[锡档案:随笔]
关于白夜 / 翟永明
海子:一个自由而痛苦的声音归于静默 / 杨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