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04
  • 关注人气:1,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川中学幸存教师的新年祭

(2009-03-03 13:14:26)
标签:

杂谈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首席记者 朱春先

  5·12地震后,全世界通过一个人的博客,看到了北川中学那场著名的运动会。这场被网友称为的“最后的运动会”,在2008年5月11日下午举行,离5·12地震不到12个小时。这份影像资料,也因此成为5·12地震史料中的珍品。

  博主的名字叫唐高平。很多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009年春节来临前,唐高平带上妻子和儿子,带着简单的祭品,回到北川中学,看望长眠在那里的同事和学生。

  这是一个生者对昔日师友和学生的问候。令唐高平感动的是,不少同事和学生,也在昔日整洁的操场里,为逝者烧香祈福,他只好排队。当操场上渐渐空旷起来后,他才从昔日县城的郊外的望乡台,回到学校操场,静静地和“朋友们”述说念想。

  唐高平和

  “最后的运动会”

  2月1日,牛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47岁的唐高平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要为学生们的开学做一些准备。

  这一天,离他去看望北川中学的那帮“朋友”刚好12天。在中国民间,12代表完满。他的注意力,从逝者身上,转到生者身上,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圆环转移。

  这一天,早已成为媒体英雄的唐高平,还是很宽容地接受了《法制周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为了孩子们,我不怕打扰。

  唐高平的成名,和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最后的运动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北川中学团委书记蹇绍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唐高平早在地震发生5年前,就已经“触网”,是山区教师中少有的网民。

  “唐高平常将学校一些重大活动或有趣的事件,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配上图片发到博客上,不仅他自己的学生爱看,也有很多校外网民经常点击浏览。”该校另一教师对记者说。

  “到 2007年上半年,我在四川在线建的博客,流量已经接近30万次,同一时间,北川中学的网站流量才到1万次左右”,唐高平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把一些自己写的人生感悟、对生活的观察、教学的成果、拍摄的照片,以及别人的好文章发上去,看到自己的博客人气上升后,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把学校的各种活动也发上去,通过这个平台来宣传北川中学。”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唐高平的个人博客,已经成为北川中学的“门户网站”。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唐高平一次看似寻常的写博活动,成就了他的网络巅峰生涯。

  这一天,是2008年5月11日。

  当天,北川中学高三学生参加完成都市的三诊考试(第三次诊断考试,为高考之前较为正式的模拟考试)后,年级组决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目的是想让大家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因为是临时决定,这次活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

  实际上,这是一场让人伤感的“最后的运动会”。

  唐高平告诉记者,运动会选择的项目,都是能最大限度激发同学们参与热情的活动,包括抱蛋比赛、投篮比赛和拔河比赛。

  “当天的整个活动,大约是下午5时结束。”

  活动结束后,唐高平又在6时左右,回到教室,带领学生们晚自习。由于时间紧,当天拍的照片没有及时上传。直到第二天早上7时49分,唐高平才简单地写了一些文字说明,把相关图片传到自己的博客上。

  幸运家庭的感恩之旅

  和很多前往北川中学祭奠的人不同的是,唐高平是带着全家一起去的。

  在那场旷世罕见的灾难中,唐高平的家庭是少数全家幸存的家庭之一。“当然,这是作为小家庭来说的,作为大家庭,我也失去了很多亲人”。在这次看望逝者的行程中,唐高平一家首先就去看望了当村民组长的舅舅。地震中,舅舅一家除了老两口外,膝下只剩一个女婿,儿子与女儿,孙子与孙女都已长眠地下。

  5·12地震发生后,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个细节。地震发生不久,有网友见到了唐高平的博客,看到那些照片背后鲜活的生命。几天了,唐高平的博客仍没有更新,人们猜测,博主是否也遇难了?

  几天后,博客奇迹般地“复活”,唐高平开始频繁地接受媒体的采访,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

  半年多过去后,唐高平在回忆自己死里逃生的神奇经历时,更多的仍是一份对逝者的惋惜。

  “地震发生前,我当时正在5楼上高三八班的物理课”,唐高平说,“地震第一波便把我摔在了地上,身子碰到了门上,右肋骨骨折,当时我已动弹不得”。

  唐高平是流着眼泪,在学生的搀扶下下楼的,他这时已经看到,部分学生不见了。

  “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连女生都去刨废墟,而我却不能参加救援。(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如果我没有受伤,参加了救援,我一定会拍下娃娃们救援时的勇敢。”

  2009年2月1日下午5时许,唐高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点点还原着那场痛苦的劫难。

  “下楼后, 我看见儿子所在班级的教学楼已经塌了,我看见他快要出来的时候被预制板压住。他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爸救我’。”

  这个坚强的初二男生名叫唐宝山,1月23日,在北川中学遗址的操场上,他反复念着20多名已经逝去的同班同学的名字,满脸泪水。

  唐宝山班上共有60多名同学。出事后,有40余名同学获救,他也是幸存者之一。

  地震发生时,唐宝山从门口往外跑,摔了一跤,一块水泥预制板掉下来,砸在他身上。

  目睹唐宝山被压在预制板下痛苦呻吟的样子,已经受伤的唐高平,一边叫班长把自己班上的学生,都集中到上面新修的塑胶跑道操场。一边挪到唐宝山身边去,试图搬动上面的预制板。

  “我怎么搬也搬不动”,唐高平受伤的右肋让他无法使劲,这时,他以前的学生,现在也在该校当老师的一个同事,走过来帮忙,将唐宝山救了出来。

  “想来娃娃也不会出大问题,于是回到上面操场去照顾我班上的学生。”

  唐高平在儿子被救出来后,走到操场上。“没有人,我一问,原来学生都去下面参加救援了。”

  唐高平的妻子在学校外面开了一家药店,地震后,妻子也幸运地被救了下来。

  一家3口在地震现场相遇,3个人抱成一团哭成了泪人。

  新年祭奠

  2009年1月22日傍晚,已经放假在家准备过年的唐高平,在吃晚饭时,对妻子和儿子说,明天,我们回一趟北川吧,我要去看看他们。

  “我有很多非常好的同事,倒在了那里,还有那么多学生,他们日夜萦绕在我的心里”,唐高平对妻子说,过年了,该给他们去烧炷香,送点祝福,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一些。

  提议得到一致通过。

  现在已经进入初三的唐宝山,仍和父亲在同一所学校。北川中学也仍在绵阳市的长虹公司办学。“和震前相比,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都变化不大”,唐高平说,震前,全校教师196人,现在约200人,学生原先2873人,现在约3000人,“主要是新招了初一和高一的新生。”

  1月23日早晨7时不到,一家人就起床了。“宝山,记得把香烛带上。”唐高平高声招呼儿子。

  8时许,唐高平一行来到绵阳市汽车站。两个多小时后,3人在擂鼓镇下了车,步行到唐高平的舅舅家。

  唐高平的舅舅一家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多名亲人。但作为村民组长的舅舅,地震后一直担负着重要的管理工作,58岁的老人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为乡亲们部署救灾工作。

  “我们去看他时,他还在不停地为乡亲们过年的事忙着,舅母则在一旁哭个不停。”

  从舅舅家出来后,唐高平全家又到新搭建的小学和中学走了一圈。下午3时左右,3人再次乘车来到任家坪(北川中学所在地)。

  “我们到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烧香”,唐高平对记者说,有4个女孩子,正跪在操场上的一个角上,为他们的班主任烧香。

 

  在操场上绕了一圈后,唐高平发现,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挤进去,摆上香烛祭奠逝者。

  “我只能等大家都办完后再去。”唐高平说,当时,他领着妻子和儿子到了震前新修的运动场上,但6月20日离开时还好好的运动场,此刻已经完全被掩埋在土堆中。“9月24日,北川下了一场暴雨,泥石流将这里完全覆盖了。”

  到处都是缭绕的青烟,到处都是伤感的人。

  地震后,一个姓杨的企业家爬上北川县城的一个山头,用水泥建起了一个“望乡台”,在那里,人们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满目疮痍的震后北川县城全景。很多人就站在这里凭吊亲友。

  下午4时多,唐高平站上了这里。“不管什么时候,站在这里看上一眼,都会伤心流泪”,唐高平说。

  唐宝山和他的妈妈,也同样伤感地在这里眺望着他们昔日的家园。

  从望乡台再次回到学校操场后,已经是6时多,凭吊的人们已陆续离去。(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唐高平将事先带来的香烛在地上摆开来,在碗里倒上酒后,默默地祈祷着。

  嘴里念着一些熟识的老师和学生的名字,唐高平将酒杯高高地举了起来,然后洒向大地。

  “40多位同事,几百名学生,我虽然不能一一将他们的名字念出来,但我在心里祝他们所有的人,都在‘那边’过得好。”

  唐宝山念着逝去同学的名字,学着父亲的样子,也在心底里为昔日的同学祝福着。

  唐高平的妻子站在一旁,早已泪流满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