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黄牛党查“车票腐败”
(2009-03-03 11:50:30)
标签:
杂谈 |
⊙《法制周报》特约评论员 陈博
全国春运工作于1月11日正式启动。10日上午,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对内外勾结以票谋私的铁路内部人员,一律解除劳动合同。其中规定“售票员当班‘四不准’,即不准代卖代买车票,不准抢票占票,不准带现金手机上岗,不准售票桌内存放个人物品。”(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春运大幕的拉开,买火车票又成了百姓最想骂人、票贩子最急捞钱,铁路部门最会叫屈的一件事。可以说,铁道部发布的这些规定,对领导的责任一点都没有提到。笔者认为,基层售票员绝不是倒卖火车票的主要力量。打击票贩子,铁道部不能仅仅采取“四不准”这个行业自律规定,何况这些规定大都是针对基层售票员的。
毋庸置疑,火车票是从铁路系统内流出来的。在稀缺资源被不完全透明配置时,当事人的支配能力往往与权力相关,与行为风险相关。通俗地说,售票员大着胆子私自倒卖一张票,还不如领导倒卖数百张票来得轻松。但其面临的风险一个是下岗,一个顶多是降职。可以想象,基层铁路员工没必要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大肆倒卖火车票牟利。他们人微言轻,随时有可能扣发奖金,可谓有贼心没贼胆。
对黄牛党的猖狂,不少人认为是票贩子的肆无忌惮,是售票员的不规范行为所致。笔者以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内在根源应是火车站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换言之,黄牛党这只“狗鼻子”的嗅觉再灵敏,如果没有内鬼透出异味,不给黄牛党提供贩卖的机会和票源,那些属于公共资源的火车票能被截留吗?所以,只要哪个地方的黄牛党猖狂,就说明哪个地方春运市场存在严重的“车票腐败”。(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有人算了一笔账:按保守估计,春运期间3600万张加价票,仅按每张车票平均加价50元算,一次春运下来,票贩子就赚取了18亿元。这些钱都给黄牛党赚了吗?当然不是,其中还有铁路部门某些人的“一杯羹”。
严厉打击黄牛党没有错,规范售票员行为也理所当然,可如果这种打击仅仅局限于对黄牛党的治理层面,而对于铁路部门内有实权的内鬼,只局限在通报批评、“严厉处分”等层面上,这根本就是一种舍本逐末、隔靴搔痒的处置方法。铁道部年年对黄牛党严肃查处,有关人士也说“往年也发生过极少数铁路领导或员工参与内外勾结倒卖车票行为”,可对内鬼是如何处理的,是怎样被挖出来并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却很少有交代,很少有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打击票贩子内外勾结的现象,铁道部还需要有过硬的整治措施。
因此,将打击仅停留在基层,而上升不到更深一层的做法,并不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震慑那些“干一个月,超过大半年收入”的铤而走险者。
历来的整治中,管理部门总是习惯杀鸡儆猴,抓小放大,强调行业自律和道德效应,但结果大多失败。笔者以为,若是真正想查票贩子,铁道部就应拿出点有力行动来,不要只是将板子一味打到黄牛党身上,还应从制度上规范铁路内部人员的行为。同时,对抓捕到的票贩子,应层层溯源铲除倒票源头,并尽可能提高售票流程透明度,调动各界力量强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