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1名学生煤气中毒事故追问
(2009-01-04 16:05:14)
标签:
杂谈 |
陕西11名学生煤气中毒事故追问
核心提示
12月2日,陕西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致11个女学生死亡。此次事故暴露出中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投入不足、存在管理漏洞的问题,对北方各省制定校园取暖安全规定成为人们的心声。
⊙本报记者 蒋伟 特约记者 陈云强
12月2日,位于陕北高原的定边县格外干冷。从早晨开始,巨大的悲恸笼罩着整个县城,该县堆子梁镇中学发生了一起12名四年级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1名死亡,另一名女生蔡毛毛仍在抢救之中。
事发后,医院内外到处是刺痛人心的哭号,窗外的阳光再也温暖不了11个冰冷的身躯了。也许,天堂里不再有煤炉的危险,不再有致命的一氧化碳,只有温暖的阳光和她们天真的笑脸。
“娃呀,你快点醒过来”
11朵美丽的花儿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过早地凋谢了。
11名孩子都来自定边县堆子梁镇最贫困的几个村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也只有11岁。
让席辉军最感到自豪的是女儿席海涛的成绩,每次考试完,懂事的女儿总要捧着奖状和奖品笔记本回家。作为奖赏,席辉军会很高兴地给女儿买来零食或新衣裳。他的目标是供养聪明的小女儿考大学,“一辈子不像我一样受苦”。
如今,这种美好的回忆却成了他永远的痛。
12月3日,《法制周报》记者联系到席辉军时,他刚刚与县政府达成赔偿协议,10岁的女儿当天下午5时被送往银川火化。
在父亲的记忆中,女儿十分懂事,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三。每到周末放学回家,小海涛会到地里帮他掰玉米,给他送水送饭。女儿很乖,很少出去玩,总是自觉地坐在书桌前复习功课。空闲时,海涛经常帮着父母收拾屋子,她不挑食,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
席辉军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20多亩玉米地为生,还有个大女儿在读高三。尽管生活拮据,每当海涛回家,席辉军要照例买点猪肉或羊肉给她解馋。
事后,他在女儿的文具盒上看到了歪歪斜斜的一行字:“我的目标是每次都能考上好成绩,不让爸爸妈妈失望,我们念书的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就浪费了妈妈和爸爸的钱,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的学习”。
(转03版)
(接01版)
一夜之间,同为遇难者家属的孟万兵也经受了同样的伤痛。孟静是家里的独生女,特别喜欢画画。家里与学校相距不过五六里,怕女儿路上危险,每到周五和周日下午,36岁的孟万兵都要用摩托车接送女儿。这也成了10岁的女儿向同学们炫耀的事情。
距事发已经过去一天了,孟万兵至今不愿相信女儿已经离她而远去,他始终认为女儿只是睡着了。他不停地向记者谈及11月30日(周日)下午送女儿来上学的每一个细节,酸楚哽咽。电话里,谈到伤心处,这位西北汉子不由得大声哭出来。
周日中午,孟万兵参加完村支部会议后,匆匆赶回家用摩托送女儿上学。小孟静说,宿舍里没有引燃煤炉的木柴了,他立即装了一小袋。路上,因为天气冷,小孟静把爸爸抱得很紧。快到学校门口时,他又为女儿买了火柴,并目送女儿蹦蹦跳跳地进了学校,孟万兵才放心地离开。“真没想到,学校老师这么不负责任!”他一直以为,安安全全地把女儿送到学校就可以放心了。
家里的墙壁上还挂着女儿充满童趣的画作《陕北高原》。孟万兵说,他担任村支书后,平时很忙,很少跟女儿交流,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妻子因为伤痛过度已经住院。
11岁的王帆在课桌上写有一张纸条:“我一定要超过班里最好的学生,当个好学生,取个好成绩,加油,加油,我的目标”。期中语文考试满分100分的试卷,王帆考了98分。王帆因父母离异,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父亲王广林学了厨师手艺,为了生计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酒店打工。王广林听到噩耗后当天就赶回了安边镇医院,见到心爱的女儿,他瘫坐在地,哭着,语无伦次地向旁人说女儿只是睡着了。
哭号声始终笼罩着医院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刘莉的母亲白凤梅晕倒了,经过简单救治后,又跑回女儿身旁,拉住女儿的手继续哭号。
哭泣的定边,这种伤痛比寒冷更让人无法忍受。
远处,天气阴冷,残阳似血。
伤痛定边县
此次事故中,其他逝去的9条生命为:11岁的王小月,堆子梁镇仓房梁村人;10岁的王莹,堆子梁镇庙湾村人;11岁的马明霞,堆子梁镇营盘梁村人;11岁的武苗,堆子梁镇庙湾村人;11岁的姚婷,堆子梁镇庙湾村人;11岁的刘莉,堆子梁镇庙湾村人;11岁的梁甜甜,堆子梁镇仓房梁村人;11岁的高梅,堆子梁镇石庄村人。
仅堆子梁镇庙湾村就失去了6名小孩,让村民们扼腕叹息。
11岁的蔡毛毛被立即转送到定边县人民医院,在ICU病房里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后,已初步恢复自主呼吸,但医生表示目前病情还不稳定,还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据医生了解,幸存的女孩是因为在睡到半夜时,觉得不舒服,起床到外面透了一会儿气,所以中毒比较浅。
据了解,定边县堆子梁中学是初中和小学合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毒的均为四年级女生。12月2日上午7时左右,该校全体师生在上早操期间,四年级班主任老师发现该班有10多名女生缺勤。直至7时20分,缺勤的女生才在一间宿舍内被发现,宿舍内有浓烈的煤烟味,12名女生不省人事。
据《华商报》报道,这12名小学生的集体宿舍内共放置了6张双层床铺,宿舍里的取暖煤炉距床沿很近,烟囱在距地面30厘米处,炉子东边床铺下就堆放着煤块,床板已被点燃,被子也被烧了,几双鞋子也没有穿上,散落在宿舍里。
现场警方分析,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封堵炉子时,可能把燃煤块掉在了地上却没有被发现,而学生床板底下就堆积着煤块。学生入睡后,燃煤把堆放的煤块点燃,产生大量的煤气,煤块燃烧引燃了床板、被褥。此次特大煤气中毒事件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定边县教育局副局长马占龙说,定边共有中小学90多所,6万多学生,寄宿制中小学共44所,部分条件好的学校使用暖气,一大半学校使用烟煤取暖。
事故发生后,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和市长胡志强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和安抚工作。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已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应急办、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安排相关善后事宜。
定边县相关领导和工作组与学生家长协商后,工作组参照有关规定给每个遇难学生家庭一次性补偿20万元人民币。
迟到的安全监管
一个令人寒心的细节是,12月3日,当《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堆子梁镇中学采访时发现,该校数十间宿舍和教室全部用煤炉取暖,炉子放在教室前面,煤炭堆在教室后面,而该校领导办公室却烧着暖气。报道称,“进入校长办公室,暖气管热得烫手,屋内温度至少在23摄氏度。”
一位遇难者家长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去年堆子梁中学就发生过学生煤气中毒事件,只是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没想到老师竟然这样疏忽大意”。
事发当日,定边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力开展抢救工作,尽最大能力抢救中毒学生;紧急成立了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医疗救助、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组,立即开展紧急救助工作。定边县各级各部门立即开展地毯式大排查,重点对各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安排。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榆林市寄宿制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占中小学校学生总数的34%,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有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差,甚至缺乏基本的设备器材,物防、技防水平落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榆林市政府召开了学校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教育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对学校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首先追究一把手责任,决不姑息。同时,榆林市纪委派员进驻定边县对学生煤气中毒事故责任展开调查。
血的教训,使陕西省各地教育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校园宿舍取暖安全整改措施。12月2日晚,西安市卫生监督所、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紧急预警,提醒市民及学生严防一氧化碳中毒。
针对定边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特大事故暴露的问题,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今后仍需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要尽快在学生宿舍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改造,采取学校集中供暖,尽量早日取代室内燃烧煤炉取暖的方式。
呼吁制定安全规定
12月3日,长期在西安生活的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冯卫国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他认为,这次重大事故暴露出中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投入不足、存在管理漏洞的问题。大西北冬季寒冷,绝大部分农村和乡镇由于缺少经费,只好采用室内燃煤取暖,而不是像大城市一样采用暖气,这使得一氧化碳在室内堆积中毒成为重大安全隐患。
为此,他呼吁教育部针对北方各省制定统一的校园冬季取暖安全规定,对取暖设备使用、经费投入及注意事项、责任追究机制等上升到法制化轨道,对北方各省广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
早在2005年12月9日和10日,西安市曾连发两起大学生在民房内煤气中毒不幸身亡事件。
据悉,近期,北方一些城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突然增多,且几乎都是因使用蜂窝煤炉子取暖所致。仅2008年11月份,西安市急救中心已经接到61
例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呼救,其中1人死亡。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每周疫情显示,上周全市共报告一氧化碳中毒19起,中毒32人,死亡2人。
冯卫国教授谈到,该事故中,校长涉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责任追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认定。
“仅仅靠事后处罚并不够,需要将校园取暖安全制度化、常规化、责任化,让悲剧不再重演。”冯卫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