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寻求心理干预,专家建议正确认识失眠本质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最近四五个月,我常常睡不好觉。每天上床后,一两个小时能入睡就算很不错了,有时一整夜都睡不着。”这是《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近日接到的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只有22岁的女大学生,本处在朝气蓬勃的年纪,却偏偏患上了失眠。
因为失眠,这位王姓同学每天都无法集中精神学习,不仅导致成绩下降,而且还影响了她的身体健康,忧心忡忡的她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想到了求助媒体。于是,她拨通了本报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731-4517148,希望通过《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的专家来解决她的烦恼。
【求助者档案】性别/女 年龄/ 22岁
身份/学生
典型症状/失眠,精神无法集中
【志愿者档案】本报心理危机干预
专家团队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李飞博士
资料整理/罗帅
症状
失眠持续四个月
“我常常睡不着,勉强睡下了也总做恶梦,还没天亮就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王同学告诉田田,她如果前一晚没睡好,第二天就会整天都没精神,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总觉得头昏脑胀浑身没劲,一整天一件事都做不成。
到了该上床睡觉的时间,就成了王同学一天里最痛苦的时刻。因为她总会暗示自己晚上一定要睡好,不然明天自己又不能集中精神,可是越这样想,她就越是睡不着,日复一日,失眠成了王同学的心病。
“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四个月,我觉得自己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眼袋、黑眼圈特别明显,精神状态很不好。周围的朋友总是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每天的恶性循环已经让我有点不堪重负了。”由于怀疑自己患上了神经衰弱,这几个月,王同学去了长沙市内几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医生对她做了全身检查并仔细查看了她的脑电图,奇怪的是,并没有从她的身体机能上发现什么问题。于是,医生给她开了一些安眠药,并嘱咐她按时吃药。
回家后的王同学吃了安眠药,开始的一段时间,她的睡眠情况有所好转,但没过多久,她就又睡不好了。因为担心连续服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王同学现在已经不敢继续吃安眠药了。一天,她在同学买的一张《法制周报》上,看到了本报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731-4517148,便拨通了这个电话。
根源
出人头地的压力
“田田,我还这么年轻就老睡不着,这该怎么办呢?再这么下去,我会不会得精神分裂症?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再睡不好,我真的会疯了!”田田一面安慰王同学,一面询问在出现失眠症状之前,在王同学身上发生的故事。
原来,王同学高中毕业后曾在外地打过几年工,但因学历低、能力差,让她找工作屡屡受挫。(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于是,她决定回到校园继续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王同学终于考上了大学。可是在她考大学的过程中,一个小插曲让她至今仍耿耿于怀。
王同学的表姐曾告诉她,表姐夫可以帮助她联系上一所好的学校。后来,表姐夫却背着表姐跟王同学联系,表示如果愿意和他发生关系,就帮她联系这所学校,王同学当然不愿意。之后,表姐对表姐夫的企图有所察觉,出乎王同学意料的是,表姐不但不再帮助她,还处处对她有所防范,姐妹之间因此摩擦不断。
发生这件事后,王同学憋了一口气,她想一定要好好学习,用事实告诉表姐夫妻俩,没有别人的帮助她也能考上好学校!从此,她就玩了命地学习,并且经常通宵不眠开夜车。尽管她最后考上了大学,但同时,她也落下了失眠的毛病。为了彻底帮助王同学摆脱失眠的困扰,田田跟王同学约定,几天后一起去找本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的李飞博士,让他为王同学解除心病。
干预
正确认识失眠的本质
三天后,田田和王同学一道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并找到了李飞博士。
在仔细观察了王同学与自己交流的方式之后,李博士对王同学的性格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性急,做事认真仔细、追求完美,遇事多往不好的方面想,缺乏安全感。对王同学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后,李博士首先向她介绍了一些健康睡眠方面的知识: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有一定的节律,有一段时间人们会嗜睡一些,而另一段时间人们睡得少一些。(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一般来说,失眠症往往是睡眠焦虑引起的,当事人的体验是,越想要睡好,就越是睡不着。其实,失眠本身的痛苦并不大,而一旦患上失眠,人往往会给自己添上很多疑问,就会加重失眠所带来的烦恼:比如睡不好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工作,睡不好是不是一种疾病等等。
李博士向王同学解释了失眠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失眠之前发生的那个插曲对王同学的影响,“有了想要证明‘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能行’的想法之后,你对自己状态要求就高了。再加上你个性好强,也就把正常的睡眠低谷当成了问题。”于是,长期的忧虑让王同学越急越睡不着,身体和精神状况也跟着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连吃药都不管用了。
专家建议
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李博士告诉田田和王同学,王同学的临床表现属于慢性原发性失眠。对于这种失眠,首先不要害怕,一定要有信心,此外,王同学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李博士建议王同学要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定时睡觉,不要太早,也没有必要专门为入睡而做什么准备工作,躺在床上以后就不要刻意想一些事情,不要看表,让心态平静自然,不管昨晚睡好没睡好,早上定时起床。起床以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比如洗脸、漱口等一些日常的活动,不要想头天晚上睡得好不好。
其次,王同学要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不要因为头天晚上没睡好就改变第二天的行程计划。白天不管在做什么,都要少躺着,如果以前没有午睡的习惯最好也不要午睡。不要因为失眠而担心和恐慌,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睡眠自然也就好了。
王同学听了李博士的这番话后,有所领悟,并表示将尽量按李博士说的去做。最后,李博士跟王同学商定,两星期后再到心理卫生中心找他复诊。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失眠
慢性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患者感到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本症持续存在。
田田寄语
扫除心中的盲区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失眠而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欢乐,王同学只是其中的代表。王同学寻求帮助的过程,实际上也敲响了人们对失眠认识匮乏的警钟:一个极其普通的睡眠低谷,由于人们的错误认识而使其恶化成了“神经衰弱”。这种庸人自扰式的恶性循环,发展下去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两星期后,田田接到了王同学的电话,她兴奋地告诉田田,按照李博士的建议,失眠的症状已经有所缓解,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了偶尔的睡不着是正常的失眠低谷,没有了以前的担忧和紧张,心情也开朗了很多。
听到王同学带来的好消息,田田不仅是从心底里为她感到高兴,同时也希望所有和王同学有着类似症状的人,能够参照专家的建议,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睡眠,一觉到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