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针从右肩部移到了左肺叶,给孙赚留下了长长的伤疤
就是这根9厘米长的克氏针在体内游走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法制周报记者 王海平 文/图
一根长约9厘米的钢针,竟如一叶小舟,从右肩部“漂流”到左胸腔上的肺叶中!19岁的慈利青年孙赚遭遇的这场意外,让慈利县中医院陷入尴尬之中。在承受患者和家属一次次质问的同时,一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也摆在面前。
2007年6月29日,孙赚一纸诉状将慈利县中医院告上法庭。
慈利县中医院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事极为“怪异”。事实上,钢针在体内游走的现象十分少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怪事?2007年7月17日,本报记者前往慈利展开调查。
左胸腔肺叶上那条长约10厘米的伤口,是最后在湘雅医院取出钢针后留下的。“如果没有钢针游走事件的发生,至少不会多了这道伤疤。”孙赚说,虽然手术是成功的,但留下的创伤却无法平复,“如果中医院在对我进行取出物的手术时,多做一些准备,我也不要受两次开刀之苦。”出事以前,他已经在当地职业学校读了几年书,“快要毕业了”,和他同时在该校读书的同学,有不少已经到广东等地打工。
2006年8月15日下午3时,孙赚骑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辆摩托车,从县城骑车回家,途中不慎撞上一辆正停在路边的四轮农用车。就是这一撞,让孙赚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孙赚的家人回忆道,撞伤以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孙赚住进了慈利县中医院。“我醒来时,已经是第三天下午了,手术整整做了11个小时。”孙赚说。(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从2006年8月15日被送进医院,到当年10月5日出院,孙赚花光了家里的近3万元积蓄。出院时,主治医生嘱咐孙赚注意休息,3个月后到医院来进行右锁骨固定物——钢针取出手术。
“前两次复查都没有问题,但就在第三次复查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孙赚的家人说,
“我们在2006年12月7日,第三次到医院检查时,医院发现,用于固定右锁骨的几根钢针不见了!”
找不到取出物的手术
2007年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慈利县中医院,希望从院方了解到当时孙赚取物手术的具体情况。
医务科负责人黄主任对记者说,你不懂医,你没有资格来了解这件事。后来,该院办公室主任田军明接受了采访。
“复查时发现钢针不在原来的位置,这个事实是存在的。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没有结论。”田军明说,“是我们医生没做好,还是病患自己导致的?现在还不清楚。”
为孙赚进行钢针取出手术的主治医生是朱国桢,当记者表示想采访朱国桢时,被告知他去了长沙,医院方也拒绝提供其联系方式。不过,记者见到了一份由朱国桢签名的手术记录。
写于2006年12月13日18时的这份手术记录显示,孙赚是当天下午2时30分进的手术室,朱国桢在对他进行了常规的“消毒、铺巾”等准备工作后,“在前肋2-3根肋骨间作了一切口,约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切除部分肋间肌”,“探查未扪及克氏针”,“再次钝性分离肋间肌及周围组织,未扪及克氏针”。(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