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畅通的网络--华硕IT讲师培训活动感受

(2009-09-04 14:56:29)
标签:

电脑下乡

华硕it讲师培训

讲师感受

分类: 电脑下乡一线报道

    我是在7月初得知自己被抽中的,感觉很幸运,辽宁地区那么多学生自己能被抽中参加,很不错。我是一个小时候在农村,在县城成长,现在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我觉得自己在华硕IT讲师培训活动中体会到了很多东西,让自己明白了我的梦想是可行的。(沈阳工业大学·程冉)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畅通的网络--华硕IT讲师培训活动感受

梦想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接触,我对中美两国的犯罪调查人员有一定了解,我觉得影响两国破案率的并不是人的聪明,而是信息的利用问题。在美国的犯罪实验室,基本上每件物证都能追本溯源,找到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而在中国只有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才能追踪,差距就是在于信息化的处理上。美国有庞大而且非常细致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管理系统,情报思想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希望能建立信息的自动收集分析初步处理的系统,国内目前比较好的有浙江天宇公司。我们不能在信息收集方面落后于外国,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占领了先机,老祖宗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这次活动当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虽然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他们距离现代社会却越来越远。在四处的采访中我大致了解清楚了制约这个社会进行信息化的瓶颈在哪里,以及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我觉得在农村,电脑比在城市里更依赖畅通的网络环境,比如农产品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天气预报的实时追踪,这些都依赖于网络环境提供。

从国家方面来说: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基础网络设备的投资,农村电网的改造,村村通工程,这些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电脑在农村市场的推广难度。

从电信运营上来说:降低上网费用,制定适合农村市场的上网套餐,毕竟农民能承担的价格相对较低。

 从电脑厂商层面而言,“电脑下乡”有两大问题,一是产品,二是服务。从产品来看,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农村市场需要,其中第一是电脑产品的适农性。政府在招标文件里对产品的适农特殊性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各中标厂商的产品型号单上,只有一部分厂商是专门为“电脑下乡”重新组合设计了产品,更多的厂商都还是套用原有的消费市场的机型,在此基础上来增加组件。由此可见,目前各大PC厂商在适应农民需求上,不是没有做到位,而是根本没有用心去做!从服务来看,则是厂商的售后维修与配套宽带措施是否完善。第二是服务渠道的铺设。尽管不少厂商都表示,农村用户的消费心理是到县城去购买大件,所以销售网点在县城里铺设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中国农村市场千差万别,西部一些农村离县城距离超过百多公里。电脑的配送、售后等渠道还是要下到乡镇一级的市场,如何能够保质保量的服务于农村用户,是对电脑厂商的极大考验。毕竟,“电脑下乡”以后,方便农民购买,快速响应农民对售后服务的需求对厂商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些PC厂商在如何服务农村用户的心态方面还需要调整,应该真正的下到每一个乡,每一个村。售后服务方面,国产品牌优势比较明显。联想、方正、同方等品牌已经完成了对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市场的覆盖,而一些家电厂商也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家电的维修渠道。渠道只停留在城市级市场的国外品牌还需要努力。此外,送“电脑下乡”的同时,也应联合电信运营商将宽带网络送下乡,还要让用户用得起宽带,不然,农村用户买了下乡电脑也是白买。最后就是”电脑下乡”的市场化操作。尽管政府招标中规定了电脑销售的最高限价,但是在实际上的销售中,同方、联想等品牌都表示,下乡产品的销售价格不会高于在一线城市的销售价。同时电脑作为一个配置更新快、价格变化快的产品,如何在下乡的同时进行市场化的销售也显得尤为关键,毕竟国家已经将这些下乡产品的利润限制的很薄了。

“电脑下乡”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问题。一项涉及7亿多农民的国家政策,一定要真正走下去,走入乡间小道,走到每位农民兄弟的身边,甚至走入他们的灵魂深处,必须去真正了解这群中国最大社会阶层在“电脑下乡”上的心声。我们不能只有生产出来商品以后才想到产品是不是适合农村复杂的市场,只有根据农村消费地区差异大的特点,厂商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区域制定自身的品牌推广,产品设计等营销策略,通过个性化的营销战术来覆盖不同地区市场才是成功之道。但农村消费者并不一定认为作为“名牌”的产品是自己的喜好和首要选择,名牌代表着高质量同时也代表着高价格,会产生品牌畏惧感,所以所有厂商均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华硕品牌质量上已经赢得先机,关键就在于推广了,所以华硕公司应该仔细审视下乡的课题,需要持续的投入。但从目前来说,并没有哪个厂商真正的了解分析这个市场,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农村市场是个庞大、区域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的市场,农村消费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培育和发展此部分群体需要比城市居民更大投入。把此当作发展农村4-6级市场的良好契机和开端,最终目的是持续扩大在4-6级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把这作为华硕公司的胜道很好。另一方面来说,不同的厂商在不同领域的不同优势决定厂商之间应当进行合作,比如说华硕的品质加海尔的完善售后服务网络,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价值。

英特尔公司的下乡政策在2004年已经推出,普及了良好的基础,甚至走在了厂商前面,但之前的英特尔的动作仅仅局限于农村信息化的改革,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曾表示:没有金融危机的话,英特尔三五年之内都不会关注农村市场,这不由得令人产生一个疑问:英特尔对农村市场的热情到底能持续有多久?

首先英特尔在电脑下乡制订了三个“一”策略:一个模式、一个体系、一支队伍。其中一个模式是指,电脑下乡采取统一的模式,即电脑+宽带+信息服务。电脑由PC厂商解决,宽带由运营商解决,信息服务目前没有好的模式,目前正在探索。一个体系是指,电脑下乡要在当地建设产业链系统,做到政府+产业+社会,政府负责协调。一支队伍是指,英特尔组建了一个专门的队伍负责电脑下乡。英特尔中国区为此成立农村项目工作组,杨叙挂职组长,这个工作组可以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首先看得出,英特尔的计划制定的的确良好,有明确的分工。但计划实施时估计会有相当大的难度。

同样的计划当中首先:PC厂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缺一不可,英特尔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服务提供商,这不是单纯的能用研发一款软件解决的,中国各个地方情况复杂,信息服务提供商必须针对每个不同的地区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地域性才能制定不同的信息服务。在这个方面单纯由英特尔公司来做,未免太庞大了,牵涉到的各方利益分配也比较复杂,成功的有惠普和电信合作,通过捆绑宽带费用推广电脑,华硕可以利用上网本和台式电脑来和运营商合作,这样均衡各方利益,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进行推广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四到六级市场当中,华硕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的建设,好多人并不熟悉华硕的“坚若磐石”,即使是当地的华硕专卖店也不是在专心的销售华硕品牌,所以在店面上不能强烈地突出华硕店面的气息。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地级市建立旗舰店,在县城内要有专卖店,在乡镇上要有服务点,中国庞大的市场建立品牌可能前期投入非常大,但整个国内市场庞大的潜力,决定了投入将来肯定有回报,所以华硕公司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强化渠道建设,在农村工聚集的地方增加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形式。例如:在每年过年的农民工专列和学生专列上投放广告,在列车的电视屏上也滚动播放广告,要有针对型的投放广告。

从整体来说,走向群众和同学们的活动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在撰写这篇报告里,我向分析师学到了如何学写商业的报告,我的能力得到了真真切切的锻炼,谢谢陪伴我活动、数据统计的同学、专卖店的邓老板、《电脑爱好者》杂志社副主编阿健,还有分析师对我无私的帮助。正因为有了你们我的活动才能这样有声有色,再一次谢谢你们。

当这份报告接近尾声时,我也收到了华硕电脑首次在下乡电脑的答卷,结果是以15台的成绩排在倒数第二名。希望华硕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努力开拓市场,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