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当如兰

(2011-05-08 19:29:31)
标签:

校园

做人

修身养性

养兰

分类: 心情

                       http://s13/middle/4d0aaf15ga2c2ef8329ec&690



      好友老鲁曾经在家乡的论坛上发过《君当如兰》的帖子,文章大意为“养兰”知识。前些天,又一位要好的朋友痴迷网络,整日沉湎于虚拟的空间中,乐不思蜀,家庭妻儿也不顾。于是我联想到,这篇文章也许是对朋友的劝告。兰为“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多少名人曾为她挥毫泼墨,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孔子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屈原有诗为证: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郑板桥则说: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可见兰的高风亮节,一直是中华民族做人的榜样。老鲁苦口心婆劝过那位沉湎于网络的朋友多次,可每次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无奈之下,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帖子内,发在那位朋友经常玩的论坛,想引起他的注意。这用心之良苦,匪夷所思。后我问他:会不会瞎子点灯---白费蜡?老鲁信誓旦旦: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我苦笑。从此认为老鲁也是君子,如兰。

 老鲁写《君当如兰》是一箭双雕。一是给朋友以提醒,二是希望结交养兰的朋友。老鲁爱兰,胜过老婆。老鲁家中,兰草十多盆。其中不乏名品,有春兰,建兰,慧兰等。星期六的那天,我和老鲁相约,进山。怕线路不熟,又叫上一位老友----晓霜。晓霜是我们当地赫赫有名的记者,老百姓极信任他。有什么事情从来不先找官员,而是找他这位骑着摩托车终日不回家的平民记者。有了晓霜的带路,我们长驱直入,坐上铁骑直奔大山深处。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为原始森林。青的山,绿的树;五颜六色璀璨夺目的野花如天空的繁星,让我们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美好神奇。特别是山与山之间的幽长与宽阔,伴随阵阵沁入心扉的花香,简直让我们醉了。晓霜介绍说:兰草在世界上被列入保护植物中,但在中国,还没有这种意识,可能是品种多了,兰草多了,就没有引起国家与社会的关注。记者就是记者,有着忧国忧民之情怀,连“兰”这种被我们当地人认为是草的植物,也让他忧心忡忡,关心起兰草的前途与命运。虽说我们此行是采集兰草,但热爱养兰的人颇多,如不节制保护,在不久的将来,恐怕我们的后代看兰一眼就难了。这决不是杞人忧天。

                      http://s2/middle/4d0aaf15ga2c2f09b9751&690

 我们所进的大山属于大别山的尾巴,北从随州,南到黄陂,胜产兰草。每到3月左右,深山老林中的兰花盛开,把整个山区弥漫在花香之中,芬芳百里,一点也不假。我们找到的一处兰草“基地”,处于大山的中间部位。兰草真是个神奇的植物,高多少米,低多少米,她便没有。有阳的地方她没有,过于背光的地方也看不见她的身影,生长的环境具有惊人的一致。我不懂兰,也不养兰。如果不是老鲁的《君当如兰》,恐怕我也没有进山的兴致。不过此行有很大的收获,最起码我见识了兰草生命的特性与尊严。君当如兰,形容做人的品质与道德底线。与兰近距离接触,领略君子之风采,让我感悟颇多。也许,我得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

 还好我们不贪心,三个人共采集8株兰草,便得胜回营。

 第二天,我把兰草栽进盆中,屋内便溢满了时隐时约的清香。望着生机盎然的绿色,妻女兴趣不已。曰:养兰总算比你写作好,养兰需进山寻苗,进山需爬山,正好锻炼身体!

 我狂晕。

 当夜,躺在床上,听进夜风穿进纱窗,轻拂在兰草如剑的叶片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竟又一次听到“君当如兰”的提醒,这次不是老鲁的一声令喝。而是张学良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走来了。吟诗曰:

 芳名誉四海,

 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

 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

 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

 风姿寄高雅。

                    http://s9/middle/4d0aaf15ga2c2f1a2be2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书痴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