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说“谋略”
文/黑夜独白
在中国,崇尚谋略由来已久,如齐国人孙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吴王,得到重用,打败了西边的楚国。只可惜最初的成功建立在两个无辜而死的吴王妃子身上。孙子的思想流传至今,鼎鼎大名,影响深远,有多少人记得他为了成功,不惜杀戮女人、草菅人命?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一往无前,一直到今。现在人们无论从事各种工作,都想超直赶近,急功近利,取得成功。因而借鉴古人的智慧就显得异常重要。就连著名学者马未都都不得不感叹:现在的中国是农耕社会。的确如此,现在的人儿,工作赚钱打拼挖空心思,不就是想升官发财贪图享受显摆吗?除了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还剩下什么?中国人现在穷的只剩下财产金钱与权力了。那些古人的谋略,被现代人学的惟妙惟肖。难怪麦家大声痛批《三国》:国人热衷于观看《三国》电视剧证明中国人仍处于封建社会。麦家的良苦用心未必有多少人赞同。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三国》拍的好,把原著里几方勾心斗角的心智较量表现出来了,正因为如此,观众才爱看。可是这种“爱看”的心理却不是现代人应有的。一个挖空心思想投机取巧的民族不会因此长盛久安,更不是大国国民的风范。
说起谋略,说起勾心斗角挖空心思急功近利,没有那种职业比官场来的残酷。据说某地为了改造城市,化了巨资给“道路”换装,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便被女人的高跟鞋钉坏了,这下倒好,政绩没上涨,祸害却来,当地官员要倒霉了。这钱虽装进了腰包,官帽怕也快飞了,这谋略也学的太快了。这两天看了中篇小说《大雪无乡》,这官场的谋略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陈风珍是福镇的镇长,是县长发展的下线,为了给县长争面子,也为了捞政绩,把工作搞上去,率先在福镇的企业里开展股份制改造。书中写的是前些年的事情,那时候乡镇大兴办企业,吃大家饭。陈风珍得不到镇一把手宋书记的支持,困难重重,一筹莫展。她极度急躁,几度说服宋书记放权,宋书记慢腾腾,借开会给女镇长来了个下马威。指责陈风珍的三姑装神弄鬼,散布迷信,做“神婆”。陈风珍第一个回合就败了,不得不得罪三姑,请求长辈不要拉自己的后腿,做迷信生意欺骗群众。陈风珍在焦灼状态中认识到工作的核心所在,那就是镇农工商联公司老总潘老五,他是镇企业的创始人,也是宋书记的得力助手,最信任的朋友,就连宋书记也要让他几分。陈风珍跟潘老五打交道几乎在屈辱中,但是她忍了下来。并迂回作战,请求潘老五给予支持,进行股份制改造。宋书记和潘老五一番商量,决定镇领导包干负责,他们很快定下决议,将最困难的塑料厂扔给陈风珍。塑料厂负债累累,还背着吃官司的后果,陈风珍郁闷不已。只得硬着头皮搞下去,为了不负县长的期望。没过多久,机遇来了。潘老五因公司负债,被债主劫持到山西,要求福镇归还120万元的欠款。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宋书记退缩了,他把包袱扔给女镇长陈风珍,声明自己不过只管党务工作。陈风珍忍辱负重,想尽办法凑齐款项,远赴山西救人。她携带潘老五姘头一同前往,并顺利将她拉拢过来。到山西后,潘老五负伤残疾,要到北京治疗,陈风珍又是尽职尽责照顾,这让潘老五大为感动。这时候,情人、陈风珍提拔的副镇长一起说宋书记的不是,这让潘老五异常感激,也痛恨宋书记在关键时期把他抛弃。至此,陈风珍成功把福镇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潘老五拉到自己的阵营中。结局不意外,宋书记必败无疑。最后被调到县里任信访主任,而陈风珍跃到书记的宝座上。
《大雪无乡》简直是基层官场的一名镜子,把大小官员的各种心态都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让人在震惊之余,有着身历其境的感受。文章中,没有谁是正义的化身,谁都不是正面人物,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而奋斗。陈风珍的成功莫过于做七分事,说三分假话而已。也就是大部分时间踏踏实实干事,工作遇到阻力便想办法克服,克服不了就扳倒阻碍,哪怕使点手段,说点谎话,都行。看来,在中国,单纯干事不讲谋略,是行不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