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写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忽视周围的人与物。哪怕是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在身边,脑子里想着的却总是创作,还有作品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命运。即使不是写长篇小说,头脑也同样被“僵化”,思维变得抽象离奇,跟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我有一个战友从事文秘工作,长年累月写红头文件,跟他相处长了,他总是不经意地颐指气使,学着政府官员打官腔,语气极为生硬。这种悄悄的变化让身边的老战友离他很远,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有一天,意识到“写作病”的我跟他谈起这个问题,他恍然大悟,羞赧地说:“这还真是个问题,由于经常站在官员的立场上写材料,说话也跟政府官员一样,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战友的“写作病”跟我相差太远,我才是患了严重的“写作病”。由于脑海中总是思考作品中的各种问题,以至于让我眼“瞎”耳“聋”。瞎,是指忽视周围的朋友和亲人,造成别人认为我很冷漠。如外出,有熟人跟我打招呼,我熟视无睹;在家,孩子找我玩,我置之不理;顾客找我谈生意,我视而不见;长辈到店铺找我,我视其为空气。聋,是指听不见周围的声音,包括别人的呼喊,讲话及各种噪音。如孩子喊,我无动于衷;妻子叮嘱我办事,我转眼丢到脑后,朋友跟我聊天,我心不在肝;顾客跟我打招呼,我站着发呆。总之,我的脑子里除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现实中的一切都处于空白状态。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部分朋友战友纷纷离我远去;有些顾客认为我冷漠骄横,不再光顾我的店铺;好朋友说我太拽,跟我之间产生了误会和分歧。等等,这些被我定义为“写作病”的症状确确实实影响了我的生活。
除了眼“瞎”耳“聋”,还有思维的“怪异”,如看事情是先入为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某些事情先分析一番,然后急忙下定义。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有些问题不可避免地陷入误区。应该先看看,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再下决定。这种倔强草率的做法跟写作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作者”统率着一切,人物,故事,背景,矛盾等等,都由我自己掌控。这种专横独立的做法带到现实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了。在工作中过于独裁,会让工作陷入被动;跟朋友交流,会产生激烈的分歧;在家庭生活中,不考虑家人的感受,会挫伤家庭关系。等等,太多了。
“写作病”最直接带来的后果便是脱离现实,我行我素,独特专行,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因为创作者习惯把自己置身于虚幻的世界中,没有团队意识,更不顾忌社会惯例,一些无意识的言行举止会让周围的人产生反感。虽然被美其名曰为:个性。但这种称呼也代表着一定的贬义,意在提醒作家,在某些方面是否该停止了?
写作是一个提升灵魂高度的劳动。但如果脱离实际,也太得不偿失了。不光给作家带来诸多的困扰,也会让作家远离社会大众。试想,一个离社会很远很远的作家,又怎么会写出让公众喜欢的作品?笔者在这里提醒写作的朋友,创作重要,但是生活更重要。一个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作家,在创作中也无疑会遇到种种困难。作品是虚幻的,但是作者可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作者更要在真实的环境中生存。好好活着,好好写,才是正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