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何去?往哪走?
(2009-12-09 17:17:37)
标签:
中国向何处去幸福理想观点教育 |
分类: 心情 |
21:大部分人群居住区,都时兴打牌赌博。春节,假日,走亲访友,麻将成为人们最热衷的娱乐工具。相反,读书成为一种“异类”。
2: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衣食住行。住房,孩子上学,就医,日常用品的物价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也是最常谈的话题。相反,官僚腐败的行为却见怪不怪,老百姓通常是用嗤之以鼻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可以容忍腐败,却无法容忍困扰生活中的难题。老百姓这一做法叫“休克疗法”。
3: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激励了几代人,让人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但实际上是,走捷径,走便道,投机取巧去谋求成功。久而久之,拉关系,跑后门,利用不正当的渠道去打败竞争对手,成为这个社会生存的丛林法则。公平因此成为这个社会的奢侈品。
4:大部分人的理想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教育子女时,通常是读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能够当官,成为有钱人,或者上层社会的人。几乎很少有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功利思想已经融入下一代的骨子里。
5:现在无论干什么,人们都会问:赚了多少钱?钱,似乎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东西。
6: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私通”,八九十年代的“嫖娼”,再到现在的“嫖幼”。人们的神经一次又一次的绷紧,接着又舒缓,留下的空间更大。生活总是开着巨大的玩笑,以往被我们所摒弃的,所不耻的坏习气竟成为现在的新风尚。当堕落成为这个社会的潮流时,耻辱的烙印也随之被刻上。不管这个国家有多强,有多富,耻辱的感觉挥之不去,将长期存在。
7: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车有房,有工作,有电脑有手机,收入也比以前高许多。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提高,相反,压力更大,工作也更辛苦。
8:政治教育似乎成为人们最感到可笑的东西。人们在学习中,一边听,一边又拼命的忘记。这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大部分人认为政治思想教育是虚假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应付工作,才不得不这么做。政治理论与施教方式的落后可见一斑。也许,是人们的觉悟提高了,对任何事物总保持警惕的状态。
9:一般情况下,新任的县市级官员上任后,总会大兴土木搞建设。那怕新公路挖了重修,规划好了的楼房推倒重建。新闻美其名曰:经济建设搞上去了!老百姓则说:看看,又来了一个捞钱的主。评价的差异如此之大。
10:30年代,到延安,到敌后,到抗日战场上去;40年代,到辽沈,到平津,到解放区去;50年代,到农村,到边疆,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去;60年代,到山上,到乡下,到贫下中农当家的地方去;70年代,到中央,到革委会,到一切能掌权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一切能到文凭的寺方去;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那些不说国语的地方去;90年代,到舞厅去,到煤窖去,到一切能挣到血汗钱的地方去;到特区去,到富省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2000年代,到民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到机关去,到村委会去,到一切不失业的地方去;未来到哪里去?
【注明:最后一条(第10条出自老师魏童之口。在下在这里感触了一下,算是“和”老师的观点】
前一篇:面对新郎的爱情表白,新娘喜极而泣
后一篇:素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