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语别裁有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文化 |
在《论语》第九篇《子罕第九》孔子提到做人处事的原则时,提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从表面上看,相对较易理解,即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固执地要求得到某种结果;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成见;不以自我为中心,替别人着想。我们无法揣测孔圣人的境界,但要我们常人在一生中行为修养上做到,将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至于对“毋意”的理解。这是指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如果别人有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而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这是很高的修养。不一定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别人的意见比自己的好,就吸取,用于自己的工作和做事中。
第二“毋必”的意思是并不要求每一件事要得到好的结果。天下事没有“必然”之说。我努力地工作,一定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我辛勤劳动,是为了今年能挣更多的钱,更甚之,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一切不正当的手段,干一些损害别人的事就更不对了。包括我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从这里我体会到:干什么事情,不一定追求结果,更应该从工作中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一切顺其自然。这对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用帮助的。从另一方面理解,不一定追求结果不一定是不努力。从大的方向上是不追求结果,但具体的小事情上,我们还要努力,有一个好的结果,要坚持,很多好的小结果汇集在一起,会有很好的大结果。
第三“毋固”的意思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和“毋意”有相近的地方。但我的体会是可以学会不固执,能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以他的学识高低,不以职位高低,甚至不以他的人品来判断他的意见是否对我们有用,也就是比较客观的靠我们的大脑正确判断,不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以前,我曾犯过一些问题,如我觉得(仅是觉得)某人的人品不好,就不愿理人家,也不愿听取人家好的对自己有用的建议。对领导不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更爱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这都不是对的。通过学习,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不能凭感觉厌恶某个人而厌恶他的一些语言(事实上,有些是善意的,对我们是有用的),也不能厌恶某人的一些话而去厌恶这个人。
第四“毋我”的意思是“无我”。一般而言,包括我在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思考问题,都是从利我的观点出发,我喜欢做这个事情,我不喜欢做这个事情;做这件事情对我有利,做这件事情对我没利。对我有利的事情我就做,对我不利的事情我就不做,这是不对的。孔子“无我”的境界就是让“我”退出中心点,真正用心关注所从事的事情。以“我”为中心,做有些事情就会“瞻前顾后”,干好了怎么办?干不好可怎么着?我所做的事情会不会触及同行的利益,会不会受到别人的议论?我的一句话会不会触动领导,是不是能得到利益,会不是会被穿小鞋等等。会考虑很多东西,而不能真正把所用的心思用在做事情的本身。如果抛开“自我”,就会只关注事情的本身,真正的精力用在做事情上。如果具备抛开“自我”的品格,还能处处替考虑别人着想,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不能推给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拿好处。
这是我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理解,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抛开“自我”只关注事情的本身,真正的精力用在做事情上,不对任何人和语言待有成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我们从心理上不追求结果,结果也不会差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一生中行为修养的总结,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每个人在不断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