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一碗太平面解决不了的

沿袭传统的福州人,新年的伊始就是以吃一碗太平面开场的。一碗太平面下肚,寓意着这一年太太平平,吉祥如意。
太平面
用热腾腾的鸡汤(或排骨汤、鸭汤)浇上烫熟的线面,再加粒白水煮的太平蛋,就是一碗简单又美好的太平面,如果放两粒蛋就叫双太平。
太平蛋其实就是普通的鸭蛋。福州沿江畔海,旧时人们出行、生产、生活多靠水行船,所以常向神明祈求没有风浪,以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鸭蛋的福州方言发音与“压浪” 谐音,没有浪就太平了,所以鸭蛋也被称为太平蛋。
鸭蛋
据说在近一千年的历史里,福州人世世代代都吃着太平面,几乎是没有什么场合是太平面缺席的。
结婚迎亲的队伍到新娘家时要吃太平面,把新娘接回新郎家时也要吃。有意思的是,新郎的面碗里有鸡头,寓意着一家之主,新娘子的面碗里鸡翅、鸡脚,寓意新娘勤快,出嫁后会常娘家探望父母。这碗面象征着生活和美、平安幸福。
家里来贵客要吃太平面,表达重视和欢迎。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细节:通常客人会在吃面前把碗里的两粒太平蛋先拨出一粒留给主人家,另一粒自己吃掉,意思是大家一起平安吉祥。出远门前或返家时也要吃一份太平面,希望出行时平安顺利、回家后平安吉祥。
过生日要吃太平面,寓意平安长寿。农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特有的拗九节,虚岁生日逢九或者九的倍数的人,还有上年纪的老人,都要吃上一碗太平面,意在顺利度过“九”(福州人认为“九”不顺利),祈求平安健康。
鸡汤太平面(图片 | 健康食谱)
坐月子的妇女更是把太平面当成了月子餐,一是吉祥,二是鸡汤线面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生活中遇到惊吓或不顺心的事,也要来一碗太平面压一压,消灾避难。
总而言之,福州人逢喜必吃,逢不平亦吃。在福州人传统里,没有什么是一碗太平面解决不了的。
制作线面
太平面中的主角——线面,在福州方言里读作“索面”。索,取绳索之意,有长久、索住的意味。祝寿时送的线面被称作“寿面”,结婚订亲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妇女生产送的面叫“诞面”。
这种面跟北方的面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不同,口感差别很大。
福州线面的主要产地有福州后屿、闽候、连江丹阳等地,它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制作时,精选优质面粉,配以精盐、茹粉、食油等,经“发、挤、搓、拉”等九道工艺,纯手工拉制晾干而成。面极细,直径仅有0.6至0.7毫米,有的巧匠能用1斤面粉制成6米长的线面近1000根(连起来长度近6公里)。也是因为面极细,所以一烫就熟。
煮线面
福州后屿街以前有很多当街晒线面的场景,随着时光的流转,城市改造“十里八乡,院前院后晒线面”的情景早已很难见到。制作的线面的手艺,如今会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市区那家专门售卖后屿线面的老阿姨脸上总有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豪气。
线面店
福州人用线面和鸭蛋做太平面,并赋予它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对生活的敬畏和期盼。
新年吃图个吉祥如意,结婚吃图幸福一团和气,生日吃图个健康长寿。日常生活中,生病了、挫折了,上一碗“太平面”,是抚慰。
没有什么是一碗太平面治愈不了的。它伴随着福州人的出生、成长......尽管大鸭蛋已经简化成了鹌鹑蛋和鸡蛋,但福州人依旧将它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热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