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旗和他的电影《黄金周》
标签:
杂谈 |
我曾向朋友预言,李红旗的新片《黄金周》将成为今年国内外各大、小电影节上的一匹强劲的黑马。今年快过去了,从这匹马跑过的地方打眼望去,看得见的都是些皮毛。好比本片的开头,朵渔带着儿子高随站在草原上看风景,那风景虽然看上去很美,其实尽是些枯草。再也不好预言了。也不好说,电影搞了这么多年,评委的水平一直还停留在电影界。无意讲反话,比如讲电影节的浮华本质,讲人类的铜钱大眼又如何。
关于荣誉。一个拓荒者,他总是在世界的背面;或者干脆说,世界在他转身之前先于他背过身去。一切都是活生生的,小草也要雨露,一切平庸的生命终究都有那么一天期待到尘世的光华透过其平庸的本质抵达其内心的荣耀之所。然而真正的拓荒者,他的心原本就属于明亮无碍的世界。在铜钱大眼之外。他的荣誉虽然不全是成功逃脱铜钱大眼之后的销声匿迹。但恰如其分的沉默在何时何地都是美德。
至于这部电影,《黄金周》,去年我在李导的工作室里看过之后就一直手痒,想写点什么。片子好就也好写,简单、直接、没有虚浮的含义,一切如人所见,透明到几乎没有的地步。导演阐述也如是说:“我试着讲一个安静的故事——里面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欢乐,也没有悲伤。”但牵涉到此片由此人所拍,而我又是一个先看人后看片的货色,就迟迟没有动笔。生怕有人说我是在鼓吹朋友,从而对我所期待的效应带来损害。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好笑。不过有些朋友跟我的想法应该差其不多。
其实也没什么。说白了,电影跟其它艺术都是个扯蛋的东西。只是在人的心灵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安慰的当今世上,选择在白痴的噩梦里做一颗苦涩的药丸,就得作好被人难以下咽的准备。这点李导不是善人,但就人类孜孜以维护的艺术法则而言,他太认真了,容易跟邱大立这样的人一起《在第13节过道车厢流浪出神》。以至于艺术家都以为他在耍牛逼。当然,也只是猜测。不过表情很严肃。
就是这样,关于李红旗,往往是,稍一谈起仿佛他就走开了。词汇还在喉咙里犹豫,他就已经带着他的作品走到了我所难以察觉的地方。在小溪的岸边蹲着啃鸡肉,在伦敦的桥洞下打扑克,人来车往,他发出的笑声让恶魔心躁。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虽有《好多大米》,但也不见带什么行李。他的行李就是那颗年轻的心脏。他把艺术和生活合而为一装进了那颗年轻的心里。所以日子久了,人们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打个比方,一个受宠惯了的孩子,没人能从他手中拿走心爱的玩具,然而一个天使,是没有人能发现他有玩具的。
我们的《临床经验》不够。
也可以说,好戏还在后头。这我是非常乐观的。
附《黄金周》简介和剧照:
片名:黄金周
其它片名:
导演: 李红旗
编剧: 李红旗
摄影: 李希
录音: 贺斌
剪辑: 李红旗
主演: 杨波, 朵渔, 小河, 姚朗, 窦卜
音乐: 左小祖咒
片长: 84分钟
年份: 2008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中国
语言: 普通话
格式: 胶片
制作机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影片概述:
“黄金周”假日,人们纷纷去旅游或者购物。
一个既不爱旅游也不爱购物的单身小伙子独自在家看电视打发时间。
后来有个孤独的朋友来找他玩。
他们很快发现:两个孤独的人呆在一起比独处更难以忍受。
时间不久,来了一个比他们俩更孤独的朋友。
接着,又来了一个。
当第四个孤独的朋友来到单身小伙子家以后,这些孤独的人就开始失控了。
导演阐述:
我试着讲一个安静的故事——里面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欢乐,也没有悲伤。
获得奖项:
第13届釜山电影节入围
第5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提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