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岩剧由警情到亲情转型的三大理由

标签:
杂谈 |
揭秘海岩剧由警情到亲情转型的三大理由
海岩08亲情大戏《金耳环》正在全国热播,该剧由海岩的长篇小说《河流如血》改编而成。和以往的海岩剧多以“爱情+案情”的警情剧形式不同,这部戏主要讲亲情,爱情只是一条副线,案情更少,只是一个背景。因此《金耳环》也被外界一致认为是海岩转型之作。虽然海岩坚称自己并未转型,只是“每部作品里都有些新想法”;但是从警情剧到亲情剧不得不说是个不小的改变。那么,一向以警情剧称霸荧屏的海岩为什么要在成功了20年之后转型呢?理由值得探究。
理由一:涉案剧受限制
曾有一段时间荧屏上到处充斥着涉案剧,但自从广电总局对涉案题材电视剧进行控制之后,涉案剧就退出了各大电视台黄金档。和屡创收视佳绩的黄金档相比,涉案剧播出的时间档很难出好成绩。因此,海岩也急需一部远离涉案剧范畴的亲情剧来回归黄金档、争夺收视。
理由二:观众审美疲劳
20年前凭借一部《便衣警察》奠定了海岩警情剧在电视剧市场上的地位,20年来《玉观音》、《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也让海岩警情剧成为电视剧发展的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没有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海岩剧也不例外。看过20年的海岩警情剧,观众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海岩亟待改变才能拉回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们。
理由三:亲情剧形势大好
现今的电视荧屏流行扎堆,一拨古装剧一拨农村剧、一拨涉案剧一拨军事剧。在各种剧逐渐淡出荧屏后,以《金婚》、《家有儿女》为代表的亲情剧红得一发不可收拾。亲情剧的优势就在于以普通民众身边的小人物为主体、讲述的也是人们日常听闻、甚至亲身经历的小事,贴近生活、观众们甚至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走“平民路线”的亲情剧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也更容易征服千家万户的遥控器。海岩似乎也看到了这点,在《金耳环》中打起了亲情牌,以吸引亲情剧忠实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