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息驱动型医疗构建基础平台--戴尔参与至顶网“全面深度解析医疗信息化”圆桌论坛

标签:
公共事业部医疗 |
分类: IT技术 |
陈孝民,戴尔公司中国公共事业部政府及医疗行业销售总监
上月中旬,我与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名誉主任委员曹德贤老师、阜外医院首席信息官赵韡先生齐聚在ZDNet至顶网的演播室,就当前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IT技术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详细内容请见至顶网特别报道“全方位深度解析医疗信息化”)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信息化一直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支柱。而新的医改政策不仅明确了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在医疗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因而在上述的行业大背景之下,我很高兴能与曹德贤老师和赵韡先生相聚在至顶网,对医疗信息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分别来于自医疗信息化的不同环节,彼此之间不同角度的沟通非常重要,更因为我们关于此话题的讨论恰逢其时。正如曹德贤老师所说的:“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今天,医改新时期把医疗卫生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十二五期间’把信息化应用推进一步。”
阜外医院首席信息官赵韡先生则从用户角度对医院的信息化提出了三点原则,他认为,医院信息化的成功不在于选用什么样的技术和信息系统,而在于是否符合以下三点原则:第一,是否符合医院自身的发展方向;第二是否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第三能否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
我非常认同赵韡先生的观点。纵观整个医疗行业尤其是医院,今天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新需求。因此,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会对IT厂商提出更多的需求。目前,这些需求大部分都是以应用为导向。作为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就像盖房子一样,医疗信息化也必须首先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好,那么信息共享就会存在困难。打好医疗信息化的地基,通过管理手段去解决过程中的问题,利用IT系统去配合而不是去导向医疗信息化。
所以,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戴尔今天在中国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推广某项具体技术和医疗信息化应用之上,而是反其道而行,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搭建,为未来的信息驱动型医疗搭建平台。在搭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戴尔可以利用自己在全球成功的经验优势,以IT策略顾问的角色帮助客户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通过将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带入中国,再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规划,帮助医院分析未来道路上遇到的瓶颈,进行未来5年的IT规划。在中国,戴尔其实已经开始帮助一些医院提供IT咨询服务,如帮助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了整个医院的流程改造等。
曹德贤老师和赵韡先生也对方兴未艾的云计算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们都认为,云计算对提高医院的IT资源利用率有很大的帮助。我很高兴地告诉他们,戴尔在医疗行业的云应用方面走在了前面。戴尔公司在欧美帮助很多医疗集团基于云计算运行其IT数据中心。去年,戴尔还收购了一家在美国运营了10年的医疗影像归档云解决方案厂商 InSite One,其拥有大约37亿个电子影像,5600多万的病例和病史库。但正如之前我所阐述的,我不主张为了云应用而做云应用。我们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需求来确定是否要利用云技术,云技术的应用要给客户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不能损失医院正常合理的流程和系统去迁就云技术。
另外一点,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应把信息化定位得过于神奇,IT系统只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手段,一个帮助客户推动未来业务发展的途径。我们要利用IT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现有的流程,提高效率,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路铺好,基础打好,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中国医疗的发展需求和目的去改善流程,添加新的IT手段,配合医院的发展。
戴尔对中国整个医疗市场的发展非常乐观,往后5年10年还将会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跟着市场一起成长。现在中国处于医改的新时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走向也进一步凸显。在这个过程中,IT厂商将面临众多机遇。戴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和技术把最好的东西带到中国更多更适合的地方,同其他厂商和用户一起将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推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