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2007-12-09 22:24:15)
标签:

视觉/图片

视觉

图片

风景

义乌

绣湖公园

生活

分类: 我爱大自然 旅游风景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在义乌生活转眼已多时,我已从一个陌生来客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小城市。在这里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家附近的绣湖公园了,这个风景秀丽的绣湖处在

义乌最繁华的政治商业中心,在嘈杂的市区里,这个小小绣湖以她独有的宁静优美让每个匆匆过客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绣湖又名绣川,位于义乌市人民政府西侧。原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有数顷之广。四周群峰环绕,云霞掩映,景色如绣,所以取名为绣湖。清朝以后绣湖面积日益变小,青山被推入湖中,夷为平地后建起了民房。到现在民房改成了颇具现代化的建筑,消逝的绣湖已不复在,今天它的的湖水面积还不及一些大水库呢,每当听着白发老人悠悠的绣湖回忆、看到古代绣湖图时心里啧啧称赞之余还有那千丝万缕的遗憾。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宋元明清,义乌人民一直很热爱这个风景如绣的地方,在湖边建造亭台楼阁,种植花草树木,庙内香火袅袅,岛上书声朗朗。湖波烟树间有二十四处知名景点。引来了很多文人墨客再此驻足。犹记得明朝王祎的《绣湖》
十里华川上,年来足胜游。
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
漠漠芜蓉浦,依依杜若洲。
平生身外事,未许付浮鸥。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正统年间,知县刘同,县丞刘杰、会同龚永吉、朱肇等人在绣湖边饮酒赏玩。酒过三巡,诗兴大发,就把绣湖风景概括为绣湖八景:驿楼晚照、烟市晓钟、花岛红云,柳洲画舫,湖亭渔市,画桥系马、松梢落月、荷荡惊鸥。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歌咏绣湖八景,并会集成册,留传至今。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今日的绣湖公园,是在绣湖原址上,以千年古塔为基,以再现旧时绣湖八景为主调而重建的,完全按照中国山水园林造园手法进行设计,绣湖虽小驿楼画舫、湖亭画桥精致优美。有个摄影师为绣湖拍了一组非常精致的照片,传说中的“绣湖八景”精彩再现。呵呵……我的技术不行只能望湖兴叹了。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古代和现代的建筑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和谐并存。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惊叹。还好市政很重视一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其实历史和现代并不矛盾,只有拥有历史的城市才有可能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自从秦嬴政25年(公元前222年)置乌伤县,公元624年改称义乌,1988年撤县建市后经济飞速发展,尽管城区面积在无可遏制地膨胀——20年间扩展了17倍。绣湖公园仍是已义乌政治、文化中心,很多前来义乌的中外游客和客商都会前来绣湖公园一睹她的芳容。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我对绣湖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是她独有的宁静、典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记得三年前为是否来义乌举棋不定,决定来义乌实地考察一下。也是这样一个明媚的上午,来到了学校附近的绣湖公园。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我也像其他游客一样静静的坐在绣湖边。看着水中倒影,隐隐约约的鱼群。在这平和宁静的氛围里,我这个陌生游客觉得这里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又熟悉。在大安寺塔前我一无反故的作出了来义乌定居的决定。说真的,我因绣湖来。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从此绣湖成了我们联系最密切的邻居,住在绣湖附近,儿子也在绣湖边上学。去超市商场、休闲散步,都要往绣湖公园里走。自从爱上拍照后,更是流连于公园的每个角落,每一条回廊与小径,每一片草坪与花圃,都有我停留的足迹。为绣湖边这些小花小虫留下倩影是一件最舒心的事。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在清晨我最喜欢靠着亭柱,听着老师悠扬伤感的二胡曲。让屡屡思绪随着乐曲回旋与绣湖上空,飘飘渺渺回到阿炳那个时代,那是心灵最宁静的时刻。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每到周六晚上,我总会和越剧迷们一起坐在这驿楼前夏热冬冷的石板上,静听越剧联谊会的票友们唱的越剧选段。那些经典唱段从小听到大,已经听了无数次,票友们唱的也很业余,但我仍听得非常专注,为他们鼓掌。那是我在这个公园最兴奋的时刻。要不是因为可恨的慢性咽炎,真想上去秀一下。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我因绣湖来——义乌绣湖公园 
    象征着义乌地域文化的大安寺塔,在绣湖边默默矗立了将近九百年。这个垂暮老人历尽了时间的风雨沧桑,显得有些疲惫。旁边所有的旧迹被岁月洗刷一空,只有这颤巍巍的古塔见证着绣湖的兴兴衰衰,也目睹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也许包括了我。在今天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大安寺塔一点也不逊色于高层建筑,永远是这个城市的亮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