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进修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的提案
(2010-01-07 09:41: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 |
内容: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区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教育信息交流中心。自一九八二年创建以来,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零陵区教育局的安排,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素质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区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师资培训任务。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进入新世纪,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教师进修学校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但目前,我区教师进修学校总体看设施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距离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为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2002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要求各级政府应从科教兴国的大局,来重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要求恢复和加强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投入和管理。根据《教师法》中“广大中小学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培训的权利,履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义务”的要求,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为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享受进修或培训的权利和履行业务提高的义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
二、不断增加投入,大力推进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办学条件要实现标准化,要有与教师培训相适应的必备的校舍、场地,具体讲要有具备能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普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专用语音教室、综合实验室、学术报告厅、教育心理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要有与教师培训相适应的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与设施,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建立起网络系统,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然而,我区教师进修学校尚缺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等基本设施。
三、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笔者在零陵区做农村小学教师状况调研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的确,农村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瓶颈。这里,不仅有经费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随着国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新机制,消除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校舍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发放、学生因贫辍学等难题。然而,这个新机制还不能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村培养合格、优秀的教师。
(一)、我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
1.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
(1)教师减员严重
笔者在我区各乡镇进行調研時發現,平均每年教师自然减员70人(不包括自然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全市农村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呈递增趋势。
(2)初高中扩班增容,大批青年教师拔高使用
前几年正值初高中入学高峰期,城镇中学由于扩班,教师数量不足,为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不得不面向农村中小学选拔优秀教师,层层抽调青年教师,拔高使用,使大批在低一学段的优秀教师变成了高一学段的普通教师,造成小学教师队伍断层、老化,农村小学教师更加不足。
(3)小学教育学制延长
小学教育学制由五年向六年过渡,使得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2.现有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按照国家在2000年前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的规定,上个世纪90年代,民办教师告别了历史舞台。民办教师由于有较长的工龄,免试转正,农村小学大都是转正的老民办教师在挑大梁。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又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特别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不适应。绝大部分村小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难以把握,对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诸多问题难以理解;
二是对新的教材不适应。几乎所有村小教师依然是按原有的套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
三是不适应新的教法。不少教师连原有的传统教法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更不要说是用新的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四是教学手段不适应。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电脑,即使有一、二台电脑也只是做摆设,基本上没有用,新的教学手段根本谈不上。
(二)、区进修学校要切实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
1、加强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理念。由于不少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未根本改变,面对新教材,总是觉得新教材的“体系”不够完整,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份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可以不隐讳地讲,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加强“三字一话一画”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区教师进修学校,要经常开展“三字一话一画”的培训,全体教师要苦练内功,以老带新,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各交一版毛笔字、钢笔字、一幅简笔画、一小黑板粉笔字;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普通话培训,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基本功综合展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信息浪潮的涌动、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使我们意识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运用来实现各学科教育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切实落实省市有关文件,认真抓好信息技术高级培训,及时启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课程中去。学会把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吸引并激励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最终达到成功的学习境界。
四、逐步建立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模式
要搞好全区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和培训模式。要形成省、市、区、乡、校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尤其是充分发挥区、乡、校三级的积极性,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送教上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教师进修学校要对校本培训给予指导、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开展培训,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尤其是当前,有两大培训任务,区教师进修学校一定要抓实抓好。1、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编在岗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6]3号、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湘教通[2006]27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培训计划的通知》(永教通[2007]4号)文件要求,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按每五年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均须接受班主任专题培训。
鉴于目前我区教师进修学校因硬件严重不足无法承担师资培训任务。特此提案,请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问题,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对教师进修学校的经费投入,解决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发展问题,真正把教师进修学校打造成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