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显示,各种犯罪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安定与社会和谐,继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更好地打击犯罪,促民生、促增长、促稳定,官方要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街头犯罪,同时应继续推进轻刑化、非监禁化和刑罚结构的改革,促使犯罪人重返社会,把有限的司法资源使用到严重的暴力犯罪中去,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和的宽大政策。
惩罚犯罪是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均衡行为,如果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逍遥法外,那是社会的不公,是管理者的失衡,久之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笔者长期以来从事均衡管理理论研究,并出版了《均衡管理》著作,均衡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管理者均衡地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促进社会、企业及家庭均衡、稳健、和谐、持续发展。”,当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企业管理、家庭仁爱、人与自然相处都得以均衡时,社会就实现了真正的和谐。下面就均衡管理在我国犯罪、惩戒与发展方面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道德素养与犯罪的失衡
《管子·
治国》篇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陈水扁就是一个“富己误国”的失败总统,2008年11月12日陈水扁被中国台北地方法院以涉嫌贪污、洗钱等重罪收押,成为台湾历史上首位收押
“卸任总统”。
明朝著名理学家薛喧曾说:“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然而,沉迷于贪婪之中,不觉改之者众多,真得让世人惊叹不已!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巨贪和珅,在当政的短短25年里,不思报国,贪婪成性,常常利用职务之便贪贿勒索,聚众敛财合计白银近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20年收入总和的一半多。嘉庆四年,将和珅革职查办,赐和珅自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陈水扁、和珅均是犯了贪婪成性、贪心不足的严重错误,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均衡地思想去管理自己的人生观和发展观,做任何事情都把自己的私欲放在第一位,以至造成了自己人生发展的失衡,酿成人生悲剧,给家族、社会留下遗憾。
犯罪对家庭、亲友、社会造成的失衡
人的一生要做到与社会发展和谐,就必须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遵纪守法,均衡发展。若一旦做出有悖社会道德伦理的事,就会受到家庭、亲友所不齿抑或走向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古代著名的宦官赵高,成语“指鹿为马”的主人公,他的所作所为就给其家人、亲朋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秦始皇死后,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自任郎中令。接着又逼死秦二世胡亥,另立子婴为帝。他任职期间大权独揽,管理残暴,结党营私,赋役加重。子婴不愿再做“傀儡式皇帝”,正式登基那天,随下旨灭其“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可叹一个犯罪的赵高,株连了家族三代的性命!
一位法院退休干部说:“在情与法的天平上,寻求平衡,以‘廉洁’和‘良知’为砝码是我的选择。”
2007年3月12日晚,河南禹州神后镇36岁的王军豹在自己经营的诊所里,用铁锤将31岁的妻子杀害,许昌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王军豹死刑。年仅十岁的女儿金金手拿着自己写好的“求救信”在姑姑的陪伴下来到了北京。金金在信中写道:“法官叔叔、阿姨们,您们好!我叫王森金,今年十岁。两年前,爸妈打架,爸爸失手将妈妈打死。我没有妈妈了,我不想再没爸爸,不想成为孤儿……求求您们刀下留情!”。看到金金这封写得有些歪歪扭扭不足两百字的信,其朴实动情的话语着实令人动容。
思想认识与接受惩戒的均衡
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所谓的“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也是这个道理。生在尘世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犯了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知错就改。
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即使有的遇到错假冤案,也要有坦荡而豁达的胸襟及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决不能做事偏激,报复社会和轻视生命。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狱中度过长达27个春秋。在这漫长牢狱生活中,曼德拉不仅要承担采石场繁重的劳动,还要忍受三个看守的百般虐待。1991年在曼德拉当选总统就职典礼上,他恭敬地向特意请来的曾虐待过自己的三名看守致敬。后来他解释,自己年轻时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
相反,原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学院院长乌小青,因涉嫌收受贿赂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9年6月被逮捕后羁押在市第二看守所,同年11月乌小青留下遗书后自杀。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一个人犯了错误,要均衡地分析父母、妻子、孩子及亲友的感受,切勿轻视生命的存在。丢失生命就是对家人的极大伤害,就是对家庭的隐形犯罪。
英国作家达雷尔说:“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犯罪与惩罚是均衡管理的必然,犯法的人得到法律的严惩是社会均衡发展的最佳体现,犯了罪就应该好好的接受惩罚,重新做人,否则,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惩戒与学习、发展的均衡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犯罪到监狱服刑接受再教育亦是对罪犯知识缺失的补充。罪犯应该服从管教,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均衡地发展自己,为出狱后走向新的生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艺多不压身。学习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学习能增长自己的阅历,充实自己的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在生活自由的大千世界,还是在限制自由的狭小狱中,知识是公平的上帝,只要认真对待她,她就会认真地给予你公平的回报。
孔子曰:“芝兰生於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2000年5月,周宁、周斌双胞胎兄弟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因故意伤害罪,周宁被判无期徒刑,周斌被判刑9年,双双入狱!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在父亲的鼓励下,两人决定报考全国成人自考。让父亲没想到的是,两儿子特别努力,弟弟周斌成了该监狱里自考单科通过最高、耗时最短的服刑人员。因表现良好,两人均获得减刑,哥哥周宁还有9年刑期,弟弟周斌还有3年。
据长江商报报道:2009年10月29日,在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十几名女童犯整齐地排队签字,正式成为“未成年女犯融入社会项目”的成员。他们将负责教会全省所有的女童犯基本的文字处理、办公软件操作,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礼记·学记》中教育后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009年11月24日,狱中服刑女孩18岁的王晶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以一曲《隐形的翅膀》感动了无数观众。2004年,14岁的王晶伙同他人持刀抢劫被判刑4年。王晶从小痴迷于音乐,被安排到监狱文艺队服刑。期间,她认真改造,勤学苦练,其演艺才能快速提升。“星光大道”演出后,全国30多家企业给监狱打电话,希望王晶出狱后到公司上班。12月3日,王晶刑满释放,立即就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所属的河南省青年服务大厅聘为正式员工。
学习与实践,无论在何时何地,其成就都是公平的,古人有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学习与行动的均衡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第一条就是: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因此,做人之道的关键就是讲诚信,步调不一致,言不由衷,做与行不协调,就会造成诚信方面的缺失,缺失诚信,就会灾相层生,祸从天降!
北京市东城区的王立华,1995年11月28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出监候,王立华又伙同他人冒充警察持枪在朝阳区“豹豪酒吧”门前将影视演员吴若甫绑架,索要210万元赎金,被公安机关当日抓获。法院依法审理时认为:王立华属累犯,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又重新犯罪,依法判处死刑。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迟志强,
1979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演员”。1983年10月,因“流氓罪”被判监禁4年,判刑以后,迟志强从看守所被转到了劳改农场。迟志强一度心灰意冷,在劳改干部的鼓励和开导下,在家人朋友和观众来信的鼓励下,迟志强的希望之火又慢慢重新点燃起来。
服刑期间,迟志强除了参加劳动,就是哼唱自己在狱中创作的《悔恨的泪》:“……月儿弯弯照娘心,儿在牢中细思寻,不要只是悔和恨啊,洗心革面重做人……”1986年,迟志强由于狱中表现出色,被减刑一年半提前出狱。出狱后,为表达自己狱中的深深忏悔,迟志强创作的《悔恨的泪》盒带发行,其囚歌系列歌曲一下轰动全国,大街小巷争相传唱,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真正地教育了一代人。
唐·黄檗禅师《凌雪腊梅》诗云:“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994年初,李成敏因安排他人持械抢劫一个老板,被判刑15年,服刑期间积极改造,刻苦学习,三次获得减刑,被提释放。出狱后,李成敏靠诚信立足,筹资3万建起了自己的装饰公司,辛勤劳动,艰苦创业,与社会现实为友,短短四年就创下百万家财,成为社会知名人物。
遵纪守法均衡发展
法是国家维持治安、惩治邪恶的强制工具。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和义务。守法及与社会发展现实为友亦是每个公民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只有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团结友爱,社会才能真正地走向和谐,才能在进步中发展。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1995年到2007年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然而,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仍很俭朴,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2008年盖茨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
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家德蕾莎修女说:“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
陈鸿道,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十三年的时间“王老吉凉茶”销售延伸至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亿元人民币,一夜为国人所知。诸多网友开始为其大力宣传,在2007年销量50亿元的基础上,
2008年以140亿元的销售额获得了全国罐装饮料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名。2010年陈鸿道又为玉树灾区再次捐款1.1亿元。这就是知名企业家与社会现实为友的均衡魅力,这样的均衡发展,不得不让人感到折服。
孙子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告诫后人不可轻言战事,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人民生死的大事,国君一定要持慎重态度。“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存亡之道”亦是的“不可不察也”,“不察”就容易犯错,犯错就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也就是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道理之所在,可见,“势”对人生及社会的重要性。在势的运行中,审时度势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人事业能否真正成功的核心环节。审时度势是一种进取的策略,而不是一种被动适应的策略,认清时势,决定自己正确的发展思路,科学策划让自己的弱势变为强势,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本文是作者2010年发表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