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机制及其意义的探究

(2012-04-17 23:11: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教研—美术教育

刘伟平老师原创论文 

2012年荣获安庆市美术学科论文评选二等奖

 

 

            美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机制及其意义的探究

 

                               安庆开发区中兴小学刘伟平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评价机制  多元智力  潜能  激励

         自信  成功  过程  结果  探究  意义 

内容提要:

    美术新课程的多元评价机制侧重对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过程性、情感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整体性、民主性、层次性、激励性、情感性等教育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积极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使每位学生向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美术课程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与技能本身;重在亲身参与实践,获得感悟体验而不是接受别人传授的知识经验;重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而不是被动评价与促进;重在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多方参与的评价而不是作品结果终结性评价;重在挖掘评价自身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最终使得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激发潜能、感受成功、欣赏别人的过程。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智能,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力、运用线条、色彩以及多种媒材造型表达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民族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

   改变了传统的选拔与甄别评价中只有少数对美术有特长的学生热爱美术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与自我成就感。从不同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以及运用美术技能与知识美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引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

美国哈佛教育研究所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他认为人类的智力至少有九种,除了言语/语方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而言的智能多元化观点,尊重个体差异,就是承认智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教育应该反映这种差异,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是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人的多种智慧的开发和应用,用多元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能。

    但是在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二十一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说明了我们传统教育的偏差与单一。

   “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传统的教育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甄别与选拔,而现代教育,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是美术学科的优势所在,美术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阵地。

 

对美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机制的探究:

    如何在教学中以多元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以及多元评价的意义所在,这是我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着的课题。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在美术教学中尝试着对评价的重心、内容、方式、主体、维度及结果等多元评价机制进行探究。

美术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侧重对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过程性、情感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整体性、民主性、层次性、激励性、情感性等教育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积极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使每位学生向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美术课程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与技能本身;重在亲身参与实践,获得感悟体验而不是接受别人传授的知识经验;重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而不是被动评价与促进;重在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多方参与的评价而不是作品结果终结性评价;重在挖掘评价自身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最终使得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激发潜能、感受成功、欣赏别人的过程。

美术教学多元评价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重心:重过程轻结果

   美术课程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

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熏陶,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多元评价从单一对学生作品技能的评价到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过程性等。评价标准不再是以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与结果,而是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了。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中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在其过程有所收获,就是好的。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二、评价内容: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

    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综合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立足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拓宽评价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多元评价:课前工具准备、课堂纪律、作业本的整洁、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意、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设立各类单项奖项:如最新创意奖、最独特造型奖、最佳构图奖、最美色彩奖、最美线条奖、最好合作奖以及环保小卫士等奖项。评价的内容涉及学习态度、能力与情感等各领域来综合评价。

三、评价方式:重唤醒与激励,淡化甄别与选拔

    儿童天生是艺术家,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他的绘画能力是儿童的潜在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特别是在低年级,所以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我们只有重视儿童自身存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用激活的方法唤醒孩子们内在的绘画潜能,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个性,提高审美素养。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在唤醒的同时激励是一剂妙方。

   《水知道答案》:水在贴上“美丽”“善良”与“丑恶”“讨厌”等字样的瓶子里会有不同的化学结晶,贴上“美丽”“善良”的瓶子里的水的结晶很有规律与美感,而“丑恶”“讨厌”的会很混乱、缺乏美感。我想人更是如此,正面的激励与暗示,会激发生命的美丽与智慧。多元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因素极其闪光点,使其光芒“如星星之火”照耀学生的内心。促使其内心产生动力,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并实现。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赞美学生多一点,赏识学生多一分。在课堂作业的评价中,我运用五星激励优秀作品,对有进步的作品画“笑脸”以鼓励。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你真行!”“你太棒了!”“你的色彩很漂亮”“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太有创造力了!”“你的构图很饱满”“你的画面很有创意”“你的创意很好,色彩涂得更匀一些会更好!”“你的色彩真漂亮,主体再画大一些会更棒!”……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光,,一次肯定的点头……也许会有让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神奇,这就是激励的力量!

四、评价维度:多样化,持续性,从横向比较到纵向发展观

     多元评价要从多种维度来鼓励、肯定学生,承认学生各种智能的差距,如仅仅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对认知水平较低,绘画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这就需要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到纵向发展观的转变。纵向发展是指与以前的自己比有进步,在多元评价中我设置了进步奖,并画“笑脸”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评价档案袋的建立更能体现学生自我的纵向比较,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与持续性的发展观。

五、评价主体:多个主体、形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评价与以往不同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日益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尤其重视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调控机制促使被评价者通过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美术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在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

六、评价结果:重潜能、拓宽与延伸以及超越美术活动的意义

     开展美术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是开发潜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据国际有关资料表明: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就可以把智商提高到30%。因此绘画可以均衡地锻炼作用左右半脑的全面发展,这个意义远远超过画画本身的含义。

美术活动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它的价值体现在儿童创造的过程中,通过绘画的训练,锻炼了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开启了智力,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在评价中充满保护学生的原创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独具慧眼的能力。

     通过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发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意识。

 

美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机制的意义

     德国教育第思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手与动脑、艺术与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智能,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力、运用线条、色彩以及多种媒材造型表达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民族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以及运用美术技能与知识美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多元评价机制给孩子们带了一个充满渴望与快乐的课堂:多几把尺子来评价,就多给了孩子们体验成功、成就自信、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可能。改变了传统的选拔与甄别评价中只有少数对美术有特长的学生热爱美术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与自我成就感。

    多元评价机制让美术课堂成为一个赏心乐学之处,奇思妙想之所,这样的课堂是一个童心烂漫而充满创造力的乐园。  

 

 

 

 

 

 

参考文献:

 《哲学艺术》(法)丹纳.傅雷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 杨景芝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教育评价学》  陈玉坤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新课程学生评价》王兴斌编著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

 《中小学美术有效学业评价》 羊亚平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 徐兆洋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新教育》朱永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