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伊通河的桥

标签:
情感散文游记 |

长春伊通河的桥
文/人生如水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从南到北穿越长春整个市区,流经长春市区48.8公里。来长春十多年的光景了,长春市区的主要街巷、公园校园几乎都用双脚走过,长春的26所大专院校,34个公园我都多次到过,伊通河两岸走的更是数不过来了,几乎每周都会去上两趟,总觉得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然而,长春伊通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我还真答不上来。
这几天我专门在伊通河走了一遭,数数伊通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长春城区段横跨伊通河的桥梁,南起绕城高速公路南段,北至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我细数了一遍,这段近50公里的河道上,共有大大小小的各式桥梁28座;2座拦河橡胶坝,3座水闸。在伊通河岸边穿行,这里俨然是个桥梁博物馆。自古以来人类就是依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如果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水脉,那么桥梁就相当于凌空飞越水脉的纽带。今天我只挑伊通河上最美的几座桥梁简单介绍一下:
赛得大桥,全长200米,宽度50米,桥身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很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门户式桥梁的意义。赛得大桥下的广场,广场上矗立一根不锈钢的定河针,这根定河针是2000年我们舒兰矿务局总机厂制造的。
自由大桥:宽66米,长266米,为钢筋混凝土永久性桥梁,坚固耐用,宏阔壮观。桥侧有铁栏杆,桥端两翼有旋梯,桥面中心辟有花坛,两排玉兰华灯辉映天宇。清晨或黄昏,站在自由大桥上南北远眺,但见远山如黛,近水似锦,细柳若烟,令人心旷神怡。
繁荣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钢架拱桥,主桥长175米,宽17米,双向四车道。跨过伊通河与北海路相连。繁荣桥整体采用中国古典式的风格,栏杆材料采用外挂大理石,整个桥体以自然石头的颜色为主色,突出古色古香的中国风。
公平大桥:长春市首座欧式风格的桥梁,米黄色的桥体上,7个拱门、12个罗马柱、14个白色的狮子兽首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桥梁全长221.06米,宽23米。公平桥桥面宽阔平坦,两侧中间有通往桥下的转梯,市民通过转梯通到桥下,就可观看整座桥梁。
长新大桥:这座桥贯穿农耕生态公园和湿地生态公园,结合附近景观的主题,在进行景观改造提升时,将保留现有的桥梁形态,并提取桥梁下部的结构元素,再结合人行梯道,演变出四座门式桥头堡建筑,塑造一处新的城市桥梁景观节点。
东荣大桥:东荣桥为“两横两纵”井字型快速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三个部分,桥中央设计为快车道,两侧为慢车道。在桥体的设计上更注重安全性,外观则以简单素雅为主。
飞虹大桥:连接长春南部新城伊通河两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座建设在我市首条真正环线路和“母亲河”上的桥梁,创下了长春市桥梁建设的数个“长春之最”:大桥全长260米、宽40米主跨158米,是长春最长的跨河桥;采用“三跨飞燕式异型拱桥”结构,是全省单跨最大的拱桥,从远处看,红色的“飞燕”横跨伊通河,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卫星路轻轨斜拉桥:这是国内第一座跨径最大的独塔无背索轻轨斜拉桥,全长297米,主桥结构为独塔无背索形式,主塔全高65米,梁宽11.6米,全桥设置18对扇形分布的斜拉索。大桥主塔形似长春的英文缩写字头C。大桥优雅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长春大桥:最初的老桥只有不到10米宽,根本承担不了现在的交通量。1980年和2004年进行两次改造。 如今的长春大桥全长143.4米,宽47米,作为连接解放大路与吉林大路的桥梁,长春大桥已成为“迎宾路”上的一个景点,向外地客人展示着长春风采。
东大桥:20世纪初,随着吉长铁路的修建,为了能将伊通河东岸的吉长铁路长春东站周边区域和长春老城相连接,长春城东门外龙王庙旁建起一座木桥,名为东大桥。1933年,此桥被洪水冲垮,1934年重建后为钢筋水泥结构,1982年东大桥再次扩建。
除了以上这些桥,长春伊通河上还有许多各式桥梁,所谓一桥一景,每一座桥都是长春伊通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