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普通秋沙鸭

标签:
情感散文记事 |

我拍普通秋沙鸭
文/人生如水
如今的松花江是候鸟的天堂,暂住吉林市每天走在松花江边,看到最多的就是野鸭子,松花江里野鸭子的品种繁多,最多的是绿头鸭,其次是赤麻鸭(鸿雁),再次就是普通秋沙鸭了。在52公里不冻的松花江上,数不清的野鸭子随处可见,松花江冬天的精彩之处大概就是这些候鸟了。
刚来吉林市居住时,虽然每天也都在拍野鸭子,但是很多野鸭子我并不认识,一天遇到一位老者,他看我的片子,问我这是什么鸟,我回答是不知道,他笑了,对我说:拍鸟一定要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生活习性,正是由于过去不认识许多水鸟,因此也闹出不少笑话,第一次拍到普通秋沙鸭时,我还以为拍到了珍惜水禽中华秋沙鸭呢,结果单位一个同事告诉我,这是普通秋沙鸭。
从此我开始注意这些水禽的名字了,比如风头、小风头、池鹭、绿鹭、灰鹭、绿头鸭、斑嘴鸭、花脸鸭、鸳鸯、翠鸟、灰鹳、白鹳、鹊鸭、油鸭等等,也就逐渐掌握了这些水禽的习性。随着这些年的自然环境的改善,松花江上水禽越来越多。这在寒冷的北方十分少见的,
过去松花江里的野鸭子是分段的,长白岛最多的是赤麻鸭,东团山山脚下最多的是绿头鸭,普通秋沙鸭主要集中在蓝旗大桥上游。如今,野鸭子也开始混居了,经常可以看到绿头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还有鹊鸭在一个滩头上,旁边还有几只油鸭在游弋。每天在江边上,几乎天天都能拍到普通秋沙鸭,我知道普通秋沙鸭的食物是鱼虾,但是真正拍到普通秋沙鸭抓鱼的场景却不多。
普通秋沙鸭是秋沙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54-68cm,体重最大可达2kg。雄鸟头和上颈黑褐色而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头颈显得较为粗大。下颈、胸以及整个下体和体侧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冠羽短,棕褐色,喉白色,具白色翼镜,特征亦甚明显,容易鉴别。
雌鸟额、头顶、枕和后颈棕褐色,头侧、颈侧以及前颈淡棕色,肩羽灰褐色,翅上次级覆羽灰色,颏、喉白色,微缀棕色,体两侧灰色而具白斑。余同雄鸟。幼鸟似雌鸟,喉白色一直延伸至胸。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暗红色,跗跖红色。
松花江上的普通秋沙鸭一般集小群,很少有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活动。游泳时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将头浸入水中频频潜水。休息时多游荡在岸边或栖息于水边沙滩上。飞行快而直,两翅扇动较快,常发出清晰的振动翅膀声。起飞时显得很笨拙,需要两翅在水面急速拍打和在水面助跑一阵才能飞起。潜水亦很好,每次能在水中潜泳25-35秒。也能在地上行走,在松花江中,普通秋沙鸭甚警觉,人难于靠近。
普通秋沙鸭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地区,基本在黄河以南越冬,喜欢出没于丘陵山地的河流和水库。因为它依靠视觉潜水捕食鱼虾,需要清澈的水体,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因此成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然而松花江中的普通秋沙鸭,已经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松花江水十分清澈,站在岸边就可以看到水中鱼虾和水草,正是这一江清水才留住了野鸭子。
为了能拍到普通秋沙鸭捕鱼的情景,我经常蹲守在普通秋沙鸭出没的地方,屏着呼吸等待那激动的时刻,可惜普通秋沙鸭清水能力很强,一般捕捉到鱼虾就立刻吞了下去,根本无法拍到,在加上普通秋沙鸭水下潜泳特别快,没等对上焦距,普通秋沙鸭早已脱离了视线,前两天,在白山桥下,一直雄性普通秋沙鸭钻进水里,钻出水面,嘴里叼着一条金黄色的鱼儿,也许是美味不可多得,很多经典机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难忘这充满艰辛、激情与快乐的拍普通秋沙鸭,和全天下所有执着热爱拍鸟的老师一样,拍鸟的过程中虽然充满无数的艰辛苦痛失败甚至危险,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能与这些可爱的精灵们近距离的心灵交流,爱护鸟类、保护生态、享受自然、陶冶情操、收获作品、放飞梦想,让自己的微薄行为为构建和谐的生态自然添砖加瓦,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