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长春御花园

标签:
情感散文 |
闲逛长春御花园
文/人生如水
在长春居住,春夏秋冬都去过御花园,却从未写过御花园的作文。御花园在长春市著名的文化广场北侧,中间与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相隔,过了长春市老干部局,便是长春御花园了。这篇作文是7月初回长春小住几日写就的,照片很多也是夏天时拍的,迟迟没有时间粘在空间和博客里,夏天已经过去,秋天也结束了,才又重新整理一下作为日志登载出来。
说起御花园,不仅长春有,北京也有,故宫的紫禁城内的御花园,盛京还有,沈阳故宫里的御花园,然而长春的御花园却鲜为人知。但是,御花园东侧的太阳现代居大厦却很吸引人的眼球,这个大厦很有特色,即高大、颜色又鲜艳,在大厦居住的居民可以俯瞰御花园的全景。尤其是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大汉奸张景惠的寓所(西宅)和伪满洲国外交部都在这里,加之解放后这里一直属于军方,还有一所八一医院,所以这里也就很有名了。
几次闲逛御花园,都是穿过长春工程学院的校园,搭乘255线公交车前往御花园的。这趟公交车,经过长春市的商业中心——红旗街,在经解放大路北侧的文化广场,进入西民主路,在西民主路站下车,再向北走100多米,就到达御花园正门了,御花园正门用片片山石堆积起一面墙,很有风格,墙面上镶嵌着“御花园”三个大字,拾几级台阶,便进入御花园内。
长春御花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闲逛时我到过伪满外交部旧址,也到过张景惠寓所的旧址,御花园更是经常光顾的地方。御花园总体看面积不算太大,而且也没有故宫御花园那种霸气和富丽,只是一块植有林木草地,加上山石、小路的休闲去处。御花园导游图宣传栏里介绍:御花园占地面积16.4公顷,绿地面积达12.3公顷,水体面积0.8公顷,园内共栽植各种乔木28000余株,其中有珍贵树木美人松、黄檗、花楸、青皮槐、假色槭、桑树等。
御花园靠西南侧有一荷塘,植有荷花;荷塘上有一座木曲桥,名为卧波桥;往北有一土丘,谓之小山,广植杏树、李树、桃树、樟子松、黑松、云杉等。而环御花园修了一条柏油路,用来给市民步行健身。不过,春天里御花园的景象是最美的,有杏花、桃花、梨花盛开,一片花海,蜂蝶翩翩;而夏季则草木茂盛,荷花盛开,在繁闹的都市中心里存有一片清凉和宁静。秋天的御花园景色也不错,游人不多,显得有些萧瑟清幽。夏天来时,御花园绿肥红瘦,鲜花遍地,树木挺立,墨绿一片,石板的小路依旧,游人匆匆,桥南一缕白烟袅袅升起,石板路高伸入林,还有石路宽处高歌自乐的人们,凉亭里拉板胡唱评剧,拉京胡唱京剧的爱好者,也都自成一道风景。
御花园里的空闲地带种植草坪和花卉,那些花卉和草坪修剪的整整齐齐,煞是好看;夏天御花园“山”下的栈道,正在大修游人不得入内,所以没有从栈道上溜达一番。太阳现代居大厦附近,有个不大不小的广场,除了草坪和花卉,最引人入胜的是那几棵美人松,在蓝天下美人松翘首弄姿,一展长白山美人松的风姿,这些美人松比较高大,看上去树龄不短。俯瞰御花园由东民主路和西民主路环绕,是个半圆形的园林,城市中央的御花园十分清静。
夏天时,走在御花园的水泥步道上,骄阳似火,但是为了看个全景的御花园,自己还是不紧不慢的走着,走着走着,发现前面的人面熟,走近一看是原吉林省委的老领导,赶紧走上前去问候一声,寒暄几句。14年前的2002年圣诞节,这位老领导曾在省政协的同馨宾馆,请我们困难企业的同志吃过饭,所以我一直记着这位老领导,说起14年前的那桩事,老领导说,那是我们因该做的,难得你还能记起这桩小事。
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进山林中,这“山”基本全是杏树和松树,尤为杏树最多,上面结满了黄橙橙的杏子。上山的石阶路并不陡峭,不一会就到了山上的御风亭。御风亭里一群老年人正在练声练琴,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立刻让人心情气爽,久久难以释怀,御风亭里凉风习习,在凉爽的御风亭里唱唱歌曲,听听音乐,真是一种享受。离开御风亭走下山去,尽管走了很远,然而御风亭上悠扬的琴声和委婉的唱腔仍能听的真真切切。
漫步北部主环路,两侧树木浓密,郁郁葱葱,中心位置建有木结构景廊,名为“静馨廊”,是休闲活动区。环路下方修有多条木栈道,通往主景区杏林花坡,传承历史上的杏花村景观。御花园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里面的一块石头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一朵浪花就是一首诗作。她就是伪满时期的皇家花园。来到这个“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公园,在闲逛中体会她的前世和今生。
史料记载,御花园在十九世纪末是农民的土地,当时种植了大量的杏树、李子、樱桃,其中杏树最多,通称杏花村,渐成名胜。后来俄国军队驻扎在杏花村,把其中的花木摧折殆尽。其后长春府知府王昌枳重新恢复并建设了杏花村。1934年杏花村被规划为溥仪的皇宫,最北部是溥仪的宫廷花园,即御花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财力紧张,新皇宫和御花园停建。历史让这座花园无比厚重,也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故事性。而今,这里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的造园手法,充分融合“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思想,再次体现出御花园的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感。
据说,御花园重建前并不是这样的,由于缺乏准确的定位,公园显得有些荒芜。2008年,市政府根据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将御花园定位为结合历史人文的自然生态休闲园。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在改造中,搬迁拆除了园址内的各单位建筑,恢复了御花园用地。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园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最大程度地保留现有植物。同时,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的造园手法,营造了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的人工山体和水体,体现了生态性、景观性的双重功能。景观风格体现了“静”、“雅”、“幽”的园林艺术特色,营造了适宜安静休息、品茗下棋、散步游赏的园林环境,与地质宫南侧文化广场的规则对称、开敞通透、明快热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御花园闲逛,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条条通向四面八方的木栈道。整个花园道路布局借鉴古典园林的布置形式,既四通八达,又曲折迂回,营造出“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全园的建筑主要有景廊、景亭和景桥。而在植物种植方面也充分尊重历史,以种植高大的杏树为主,营造出多山多水多杏树的美丽奇观,成为长春市一处独具魅力的园林花园。
“谁说近处无美景,大隐于市御花园。”这是闲逛御花园时的最大感受。仅从历史而言,御花园的历史可能要比许多公园更富有底蕴。她大隐于市,从不张扬,却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忆。追朔长春的历史不过200余年,而这200余年中与历史走得如此近的公园也许非御花园莫属。所以,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观景,我们都还要感谢御花园对这座城市的贡献。
http://s9/mw690/001psfUxzy76aw8QXgc38&690
http://s10/mw690/001psfUxzy76aw9UY0F69&690
http://s14/mw690/001psfUxzy76awa5Ktncd&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6awb72QUd0&690
http://s7/mw690/001psfUxzy76awbltoqe6&690
http://s5/mw690/001psfUxzy76awbziCMc4&690
http://s7/mw690/001psfUxzy76awbRoJEf6&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6awcW5cv8b&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6awdIXITbb&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6awee43Sf0&690
http://s6/mw690/001psfUxzy76awfes6N15&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6awfnP7238&690
http://s3/mw690/001psfUxzy76awfzpoCb2&690
http://s11/mw690/001psfUxzy76awfL6To7a&690
http://s15/mw690/001psfUxzy76awgxEOW6e&690
http://s6/mw690/001psfUxzy76awmneypb5&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6awmB4iA48&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6awmMuiD5b&690
http://s3/mw690/001psfUxzy76awmWtt892&690
http://s11/mw690/001psfUxzy76awnaeZYda&690
http://s5/mw690/001psfUxzy76awol2Je54&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6awpwUhd1b&690
http://s13/mw690/001psfUxzy76awpMLAE2c&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6awq2ewM38&690
http://s2/mw690/001psfUxzy76awqhDLrb1&690
http://s4/mw690/001psfUxzy76awrrdrZ53&690
http://s5/mw690/001psfUxzy76awrBYAAd4&690
http://s3/mw690/001psfUxzy76awrQaUW82&690
http://s11/mw690/001psfUxzy76awsDt467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