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看野鸭

标签:
旅游散文 |
松花江上看野鸭
文/人生如水
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松花江水才无愧于是从天上来的呢。松花江是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意思是“天河”。因为松花江的源头来自于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北面的一个出口,经过1200多米的蜿蜒流淌,从70多米高的绝壁上倾斜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长白山瀑布。激流跌落,一泄千丈,浪花飞溅,如雨似散,数里之外能闻其轰鸣之音如雷贯耳,水流常年不断。这就是松花江的源头,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一点都不为过。
松花江流经吉林市,在40多公里的江面上,每到秋季就会栖息上万只野鸭,成为江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入三月中下旬以后,松花江上的野鸭开始离开松花江,这时江上的野鸭已经寥寥无几了。多数野鸭已经飞赴自己的目的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有的可能飞赴到了西伯利亚,有的可能飞赴到勘察加半岛,还有的可能飞赴贝加尔湖。但是留在美丽吉林的野鸭也不少,因为这里有大山、大江、大湖和大平原还有热情的吉林人民。
在吉林市这段时间,最喜欢在松花江边溜达,松花江两岸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景致,如此秀美之城,宛如江南小镇。吉林市这段松花江最奇特的景色是秋冬春三季江上的野鸭,虽然每天在江边溜达都能看到那些憨态可掬的野鸭,但还是看不够。为了能掌握松花江里到底有多少野鸭,我曾从丰满水电站的坝下,一直走到九站铁路大桥,18座桥梁的距离至少有30公里,野鸭却连延不断,所以到底有多少野鸭,我也说不清楚。
松花江上有不少江心小岛和江滩,有的长着一些灌木和杨柳,有的生着一片蒲草和芦苇,有的干脆就是光秃秃的鹅卵石。环绕吉林市的这段江面上,有几十个这样的小岛和江滩。这些小岛和江滩原本很不起眼,可是自从绝迹多年的野鸭飞回之后,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野鸭最多的地方是长白岛。长白岛位于吉林市松江大桥与清源大桥之间,地方不大却是越冬水禽的栖息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增大,每年有20多种越冬水禽飞抵这里栖息过冬,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花脸鸭等濒临灭绝的种类。绿头鸭、普通秋沙鸭、赤麻鸭等已由候鸟变成留鸟,有的甚至扎根在长白岛上繁衍后代。
松花江这条东北的母亲河,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的老家舒兰西部就有溪河、白旗、法特三个乡镇在松花江沿岸,1966年6月我在吉舒一小上学时,曾到过溪河支援农村插秧,闲暇的时候来到松花江岸边,松花江那是相当浩瀚,江面宽阔,时有渔船在江上捕鱼。江两岸基本都是柳树趟子,远远望去就是一条蓝绿相间的缎带,一泻千里,水生植物特别多,后来环境遭到破坏,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江上就没有什么水禽了,偶尔看见几只,也如凤毛麟角。
野鸭是一种美丽的飞禽,古代称为凫,野鸭是老百姓的口头语,听起来更亲切。野鸭是个大家族,有不少亚种,光在吉林江面上生活的就有鹊鸭、绿头鸭、赤麻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等,因此它们的外表也是争奇斗艳,远远望去非常叫人稀罕。站在江边,望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小东西成双成对地起起落落,像鸳鸯一样形影不离,感觉心里暖暖的。
野鸭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制,只要看到野鸭都是成双成对的,很少有放单的,即使发现有放单的,它们也呲边,不能进入群里头。在家乡,我每年都去观察绿头鸭,在我们那嘎达最多的就是绿头鸭。每年春天它们来到这里的湖泊、水库、稻田、山林培育后代,秋天再飞走,过去很少见到它们,如今环境改善了这些水禽也回来了,夏天的时候,为了拍它们,有时我在水泡子边,一蹲就是大半天。
绿头鸭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胁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征。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鸭脚趾间有璞,但很少潜水,潜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相照看。
绿头鸭属迁徙型鸟类。春季迁徙在3月初至3月末,秋季迁徙在9月末至10月末,迁徙系分批逐步地进行,特别是秋季迁徙最明显,常常前一批离开不久又飞来另一批,而且集群亦比春季大,有时在一个迁徙中间停息站上,集群达千只以上。我们老家丰广黄河屯的大泡子就是绿头鸭集群的地方,秋天的时候我就看过上百只绿头鸭来这里集合,然后飞往南方或松花江。
赤麻鸭体型较大,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赤麻鸭在我老家没见过,只是在吉林松花江才见到过,以前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同事告诉我这种鸭子叫赤麻鸭。赤麻鸭也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1O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迁徙多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鸣。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吉林市长白岛上的赤麻鸭最多,我看起码有上万只,每到觅食的时候,长白岛上空基本都被赤麻鸭覆盖了。
吉林松花江段的野鸭,如今改变了祖先冬季飞往南方越冬的生活规律,在不冻的松花江上越冬,由候鸟、旅鸟变成了留鸟。春天,它们有的在松花江中的小岛上产卵,孵化幼雏,有的到松花湖周围的森林里产卵育雏,避免了长途迁徙的劳累与危险,在松花湖、松花江区域长期、稳定地生活。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市民不仅重视松花江环境保护,还特别小心地保护野鸭巢穴。冬季为野鸭投食,为野鸭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野鸭一年又一年地繁衍后代,扩大种群。它们也推翻了鸟类学家称它们为候鸟、旅鸟的定论。
经过近年来的环境治理,江水变清了,这里特有的鱼类如鳊花、鳌花、鱽子、红尾、船钉子和青鳞子等又繁衍起来,为野鸭提供了丰足的食物。这些野鸭逐渐地迷上了这个天赐的地方,由候鸟变成了留鸟,为北国江城色彩单调的冬天增添了色彩。走在松花江两岸,看着成群的野鸭在江面上盘旋、游弋,在长白岛上休憩、戏耍,舒缓的江面顿时有了活力。江边风光带大多种植着垂柳,下面是开阔的草坪,几十公里的江两岸都是如此。走在两岸的景色里,看看水中的野鸭,会觉得哪里都是那么和谐。
http://s7/mw690/001psfUxzy704xk7GLA16&690
http://s15/mw690/001psfUxzy704xkcyfA0e&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04xkhaTe20&690
http://s4/mw690/001psfUxzy704xkvpJx93&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04xkpyKc10&690
http://s3/mw690/001psfUxzy704xkugIa22&690
http://s3/mw690/001psfUxzy704xkNohc22&690
http://s13/mw690/001psfUxzy704xkJgNmec&690
http://s11/mw690/001psfUxzy704xkWe8i8a&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04xkNsGs50&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04xkQxo7db&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04xkUgJGb0&690
http://s15/mw690/001psfUxzy704xkY9si3e&690
http://s6/mw690/001psfUxzy704xlef0F25&690
http://s16/mw690/001psfUxzy704xl3Q4vff&690
http://s10/mw690/001psfUxzy704xliUu5c9&690
http://s14/mw690/001psfUxzy704xlkXnf1d&690
http://s11/mw690/001psfUxzy704xloIBk2a&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04xlqCDe78&690
http://s5/mw690/001psfUxzy704xli3xab4&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04xnNTIY88&690
http://s2/mw690/001psfUxzy704xnRLjj11&690
http://s6/mw690/001psfUxzy704xo8Rql55&690
http://s16/mw690/001psfUxzy704xo3mjl4f&690
http://s15/mw690/001psfUxzy704xo7y6G4e&690
http://s6/mw690/001psfUxzy704xomTHL25&690
http://s9/mw690/001psfUxzy704xojhLq88&690
http://s2/mw690/001psfUxzy704xomeFbe1&690
http://s10/mw690/001psfUxzy704xoD39769&690
http://s16/mw690/001psfUxzy704xovFgz0f&690
http://s15/mw690/001psfUxzy704xoAsY63e&690
http://s16/mw690/001psfUxzy704xoDUwndf&690
http://s2/mw690/001psfUxzy704xoHayl81&690
http://s12/mw690/001psfUxzy704xoUlC32b&690
http://s1/mw690/001psfUxzy704xoQabKc0&690
http://s7/mw690/001psfUxzy704xoWtOm36&690
http://s2/mw690/001psfUxzy704xpaXJL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