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参崴到伊曼

标签:
散文 |
http://s13/mw690/4d068f7dtd4e3a631178c&690
从海参崴到伊曼
文/人生如水
据说,现在全俄罗斯只剩下两座列宁雕像,海参崴有一座,另一座位于圣彼得堡,这两座雕像正好处于俄罗斯东边和西边的两座大港,好像表明列宁的影响还在俄罗斯的领土上横贯东西地存在着。海参崴的人们没有推倒列宁像,主要是因为列宁在任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很遥远,可它是我们的。”说的像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就让海参崴人对列宁感恩戴德,把他的雕像保存下来了。看来领导人要想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有时也并不难,说不定不经意说出的哪一句话,就会让人民感动。所以,很想看看列宁的雕像。 4月2日清晨,在海港和火车站广场,我终于看到这尊雕像。
雕像所展示的列宁内穿一件马甲,外穿一件短大衣,下摆被微风轻轻拂起。左手下垂,拎着一顶帽子,右手平伸,指向南方,好像在说:看,我们已经到达了太平洋岸边!可是现在,列宁手指的方向是一座大商场墙壁上的巨型电视,这我就猜不出他指着电视在说什么了。
列宁像的对面就是海参崴火车站。这座火车站建于1912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端的终点站,也是一座特殊的港站合一的车站。车站不大,是一幢很古老的三层楼房。车站里也没有候车大厅,据说本地人坐火车,都是提前几天预购车票,之后就可以在家里等着,等到火车发车之前就直接到站台上车,也没有人检票,因为也没有人逃票。车站中有一处楔形的站台,中间竖立着一座9288纪念碑,下面基座上用俄文标注着1896年的字样,说明是1896年建成,纪念碑不高,大约四米左右,但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它表明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总里程为9288公里,这个里程差不多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了。可以想见,在上世纪早期,汽车和飞机还没有广泛投入使用,在陆地上承担交通运输任务的最重要角色就是火车,这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及这座起着东方桥头堡作用的火车站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本想看看更多的地方,但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多停留一分钟。
马上回到宾馆,整理行装,向北出发,目的地是伊曼。伊曼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北端的边境城市,跨过乌苏里江,对面就是中国的虎林市,这个地方中国的CDMA手机信号,可以打国内电话。路上,突然听到短信铃声,便立即拿起手机给媳妇挂了电话,报一下平安。这是进入俄罗斯境内唯一的一次通话。
对伊曼这个地方很早就熟悉,我15岁的时候,也就是1969年3月这里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这个弹丸般的小岛上(0.7平方公里),1969年3月2日、3月15日、3月17日曾发生过三次战斗,据后来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文件中得知,三次战斗阵亡的官兵58人,伤92人,损失坦克、装甲车17辆,42年后到这个地方考察,当然想看看这个震惊世界的地方。
三辆车一同出发,在市中心的停留一会。明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海参崴举行,市内正在大兴土木,主要是市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跨海大桥的桥头堡已见雏形。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道路,正在加宽,还有不少立交桥和高架路在修建中,由于道路高扩建,不时出现拥堵,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乱抢道的。车队过了阿尔乔姆,便进入了俄罗斯国家公路M60号公路,这条公路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路大动脉,车道虽然不宽,但是车流不少。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交通基础建设,真的不敢恭维,与我们国家的四通八达无法相比,充其量也就是中国90年代初的水平。但是,植被保存的却特别好,俄罗斯国家的象征,白杨、白桦随处可见,不用别人介绍,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就是俄罗斯。
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我发现这里的景致与沿途所见反差较大。说实在的,未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多人都向往这里,但真正到了那里,人们发现这里破旧的建筑使得整个滨海边疆区死气沉沉的,令人压抑;建设工地上没有一点生机,显得很沉静,而我们沿途经过的林海雪原,才是现代人向往的休闲的真正天堂。这一线是滨海边疆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了,从海参崴到双城子(乌苏里斯克)和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的M60 号公路也在这里通过。
车经过乌苏里斯克,继续向北,总体来说,靠中俄边境地区,远东地区的村落城镇不少。中途我们在路边一家小店吃了顿午餐,由于一行十几个人,小店的老板和服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我们这一行人,几乎把小店的食品全给吃光了。接着我们继续赶路,前往一个叫基洛夫的地方,看看一座被废弃的露天煤矿。道路几乎全是沙石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那个被废弃的露天煤矿。据随同我们俄罗斯人讲,这个煤矿已经废弃10多年了,矿坑周边已经长起了白杨和白桦,积水已经淹没的矿坑,形成了一个60多万平方米的水泡子。多少懂得点煤田地质,从岩性到已经风化了的煤渣,几位专家断定这里地下埋藏的是褐煤。
看过这个废弃的露天煤矿,我们原路返回,继续向伊曼前行。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伊曼市,小城不大,但是很干净、肃静,不像海参崴车水马龙的。我们入住在伊曼城边的中心宾馆。这是一座依旧式楼房,共有五层,看上去这座宾馆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虽有些陈旧,但整洁、精致。安顿停当,在伊曼小城的一家餐馆,吃了顿简单的晚餐。
“历史是一首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诗歌”,我记得雪莱这样说。第二天早晨,独自一人在市区逛了逛,先是到市政府的小楼前看看,虽然不认识俄文,但是从楼顶上飘扬的白兰红三色旗,就知道是政府机关。其中小楼的牌子上有“杜马”二字,所以,我认定这是伊曼市政府。门前有不大的石碑,有1.5米高,上面镌刻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伊曼城建于1898年,让人浮想联翩。历史是一台没有结局的大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戏新情节的开始。或许是俄罗斯人也很重视历史的缘故吧。
走过伊曼市政府小楼,不远处是一片静静的树林,树林中央立着一块长6米、高3米的花岗岩石碑,上面镂刻着一个士兵的形象。前面是五块黑色花岗岩的墓志铭,中间的那块是逝去久远的俄罗斯英雄。在它的周边还有4块墓志铭,卒年都是1969年。最大的一位43岁,最小的一位25岁。没有人介绍,我已经明白这些战死的官兵,就是那场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斗。如今中俄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已经铸剑为犁,希望和平永远维持下去,两国都需要和平发展。在目的驻足的时候,一位看上去70多岁的老人,看我是中国人,便用汉语和我聊了起来,他让我了解100多年来,中俄交往的历史。
在来的路途中,中间休息的时候,我曾到路边的草地上站一会儿,脚下感觉很暄,低头看去,全是腐烂的草。原来这里一直无人开发,已经积攒了厚厚的泥炭。此时我真有一种冲动,想在这草地上打几个滚,然后静静地躺一会,尽情享受一下这里洁净的空气和温煦的阳光。可惜,不知是人少还是俄罗斯人的懒惰,几百公里的土地和森林,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开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国家主体,经济转型和国内的不稳定,让俄罗斯的发展速度处于倒退和停滞状态,看过俄罗斯的情况,突然觉得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还是正确的。
刚刚回到国内,写完在滨海边疆区的考察报告,下午将再次飞往上海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