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海霞影》

标签:
绿虾博海霞影读书原创文学 |
分类: 随笔 |
3月8日,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乍暖还寒。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里,我收到了朋友绿虾惠赠的她的第一本大作——《博海霞影》。十分欣喜,马上打开邮包,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一本厚厚的35万字的散文集仅用了2天时间即粗读了一遍。
这本书是绿虾老师从2006年至2014年文章的汇集,其中大部分曾发在她的博客上。正如她所言:“本书的出版于我个人,意义重大。”我撷用绿虾老师书中一篇文题“云中云寄锦书来”,主要就是觉得以“锦书”二字来形容《博海霞影》最适合不过了。
对着案头装帧淡美且又洒然脱俗的这部大作,我很想写点什么。但是,我又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以我这老朽的秃笔哪能配给这么瑰美的文字写文章?真是班门弄斧了。
但是,班门弄斧也罢,圣人府里卖文章也罢,我还是要写。不然,对不住自己的心。
我和绿虾相识相知于博客。其实,所谓“相识相知”也名不副实,我们并没谋过面,可谓“对面相知不相识”。说是相知,除了知道她的名字叫吴丽霞,是广东汕头市某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其余却一无所知了。在给我的邮件上她的地址栏是空白的,书中的作者简介也只是写着:
“喜与文字为伴,热爱大自然。
业余好读书,写字,种花,喝茶,行行摄摄。
常沉溺于身边琐碎的美好事物,醉心做一个收集美、记录美、创造美的人。”
无需抱怨绿虾的隐首藏尾,神秘莫测——“喜与文字作伴,热爱大自然”,只须这一条既足够了,难道这还不足以成为心灵上的知音,知己么?在这个红尘滚滚、白浪茫茫、鱼龙混杂、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大千世界,绿虾不肯说出她的身世,正是她与世无争,与事无争,与人无争,洁身自好,心地坦白的高尚品格的表现。
谁说绿虾老师不是这样的人呢?
这是一句古诗,也是《博海霞影》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绿虾老师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
绿虾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我想,除了她的天赋,就是书读得多,读得细,读的品位高。
绿虾老师除了教书育人,大概多半时间就是读书了。“零压力状态下的读书,就有了‘手倦抛书午梦长’的大方和慵懒了。难得与古人的心境契合,所以这一篇明明要写读书的事,却又固执的以‘抛书’为题。”绿虾老师如是说。
每年的暑期,也是绿虾老师的集中读书期。她多次写道:把那些喜爱的书“从书柜移到床边木椅,渐渐移到枕边”,“心中似乎与良人约会般充满喜悦”,“每晚读它三两页,然后再枕着书香入睡,觉得没有比这更加静美芬芳的事了。”在她看来,好书能“解馋”,好书能让人“震颤而喜悦”。她读过的书可以拉一长串,多数是我未读过甚至闻所未闻过的——《红楼梦》《幽梦影》《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艽野尘梦》《中国现代小说史》《子夜》《虹》《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猫城记》《故乡》《祝福》《狂人日记》《七巧》《围城》《浮生六记》《城南旧事》《九里香》;《灿烂千阳》《源氏物语》《挪威的森林》《心》《化身》《孤独的池塘》《我不是来演讲的》《百年孤独》《达·芬奇密码》《蝴蝶夫人》《克拉小姐》《城堡》《变形记》《玩偶的幽灵》《少年维特之烦恼》《小王子》《罗丹画传》······
从这份冗长的书目单可以看出,四大古典名著不说,似近现代的鲁迅、老舍、巴金、席慕蓉、林海音、张爱玲、梁实秋、钱钟书、沈从文等人的著作,绿虾老师都有涉猎。特别是一些外国名家的著作,如德国的歌德、阿富汗的卡勒德·胡赛尼、日本的紫式部、法兰西的弗朗索瓦丝·萨冈、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阿根廷的科塔萨尔等等,她都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真得让人佩服。
说老实话,我对这些黄发蓝眼高鼻子的文学作品是很不感冒的,最喜欢的是我国的古典文学。也许我的这种偏科,造成了我文字上的的固执、呆板,思想上的偏执、封闭。而绿虾老师博采众长,古今中外一起拿来为我所用,所以才写出这么深邃、委婉、绮丽、灵动的文字。她像一只蜜蜂忙碌在百花园里,采撷着各色各类的花粉,所以才酿出味道与众不同的蜂蜜。这种蜂蜜,醉了自己,也甜了别人。
她说:“我从小喜欢读历险记、奇遇记、流浪记,从少年时代的《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到《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大概从放假前一个月开始,到现在暑期近半,这一个多月来,我夜以继日,诵读不辍,终于把一本《千家诗》总共258首通背了一次。一个多月来,我把它随身携带,随手捧读,可以说是无论何时何地,做饭间隙,友人茶话之余,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甚至陪女儿上兴趣班也带着。诵读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视环境而定,有时高声朗诵,有时轻吟慢咏,有时闭目默念,有时掩卷回思,更多的时候是随意翻阅,反复品悟。”她十三个星期能读完16本书,最快的时候,他用两天时间读完卡勒德·胡塞尼28万字的小说《灿烂千阳》,并且写了《爱与自我救赎:阿富汗妇女》的读后感。可以想象,她在读书的时候,大脑和双眼是在怎样的飞速的运转着。
绿虾之读书,贵在思考。她从不囫囵吞枣,“食书不化”。她说:“······我们读书,要么就是心灵的洗礼,要么就是思考的唤醒。”每读完一本好书,她都要闭目思索,反复咀嚼,反刍,写下一篇篇精当的文字。正如像她评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所说的,《博海霞影》“让人含咀英华、回味不已的文句和片段比比皆是”,常有出其不意的锦文妙句。
譬如,“啊,假如我有一块金刚石,我一定在那坚硬的岩壁上,刻出笑靥一朵。请不要笑我,线条粗糙,手法笨拙,也不要笑我,表情僵硬,容颜枯槁。我只是好想好想,好想让你们知道,在这个古老而依旧活力四射的星球上,在这片积淀深沉厚重而又葱葱茏茏的土地上,我来过,爱过,我伤过,痛过,我挣扎过,也美丽过!”
再譬如,“那么强烈地,我也想,把记忆中一个个泛黄的画面,重新用斑驳的色彩装饰,用轻灵的文字点染,再镶上淡雅的边框,高高挂起供人欣赏。我希望,它们也能让观赏者又哭又笑。亲爱的朋友,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哭了,是因为我准确无误的道出那曾让你心头小鹿乱撞的秘密——连自己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你旋即又笑了,是因为,我竟毫厘不差地揭露你久藏心中的坏念头、馊主意!而你本以为自己已经忘却。”
又譬如,“典雅不是指华丽章句的俯拾皆是或诗词歌赋的游刃有余,我心目中的典雅,是对文字的庄重虔诚,追求表达的准确和凝练。文字······不只是用来取暖或消遣的工具,而承担着更为庄严的使命。”
······
玫瑰般的语言,齿留余香,如诗如歌,如泣如诉,令人耳目一新!
绿虾老师的文笔我早在她的博客上就领教过了。毋庸讳言,我是她的忠实“虾粉”。读她的书确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真的。往往是这样,在绿虾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读着读着,有时突然涟漪起伏,溅起一掬晶莹的浪花来,让人心潮回荡;有时在一片沃土中,突然蹦出几颗闪亮的珍珠来,炫人眼目。朋友们莫嫌我啰嗦,让我耽误一会儿大家的时间,再引用绿虾老师的一段文字:“最惬意的莫过于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独坐阳台,就着一杯热茶伴着窗外树杪的微响和断续的蝉鸣,读几首诗,看几页小说。累了歇歇。再读几首诗,再读几页小说。真是心无杂尘,倒有闲余,与古人悠然神会,不胜痴醉,不仅没有永夜难消的寂寥,倒常常生出几分难挽时光匆匆逝去的遗恨······”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如果不是厚积薄发,能写出这样的字句来么?恐怕也难!
这又是《博海霞影》里一篇文章的标题。
作为一位知性,绿虾老师和所有普通女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七情六欲,花前月下,也都体现在她的《博海霞影》里。她以女人独到的细腻和视点,写花儿,写草儿,写树,也画花儿。书中的插图和精美的书签就出自她的手笔。《博海霞影》专门有一章《花间词》,那些杜鹃、玫瑰、茉莉、栀子、荷花、桂花、鸡蛋花、野芒花、凤眼莲、王爷葵、观音莲,甚而至于一种贱生贱长的植物——不死鸟······;那些杨桃树、龙眼树、枇杷树、梅树、榕树、竹子、桑树、爬山虎,人参果树······在她的笔下都是那么传神,出彩。但是,她写花草绝无某些小资女人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是另辟蹊径,以花儿抒情,以花儿咏物,以花儿言志,无关风月。她写道:“我喜欢植物,喜欢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欣然与喜悦,从它们的含苞待放或倾情盛放去体会生命的丰饶与灿烂。我更喜欢植物那生而踏实、死亦默然的态度,荣辱不惊,得失不乱。”这何尝不是绿虾老师的宇宙观、生死观和价值观?
常说,“女人是水做的”。绿虾老师那颗水一般清澈灵动的心,涌动着汩汩清流,滋润着人间大爱。为人女,她是孝女;为人妻,她是贤妻;为人母,她是良母;为人师,她是严师;为人友,她是益友。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相伴,琴瑟和谐;上有慈祥的父母,下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不知道她平时是怎样孝敬老人的,但我注意到她在《博海霞影》中多次提到她的逝去的奶奶,让读者感受到她们的祖孙情深。在书的“后记”中有一句话格外引起我的关注:“意外愉悦的是,听说父母为我出书感到骄傲,人生中能够做一件自己开心又让父母感到荣耀的事,是不容易的。”一个“不容易”,道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孝心,说明了对自己的父母是常怀感恩之情的。
绿虾老师一家,我最了解、熟识的还是她的女儿洪宝宝。绿虾老师的博客如果说是为自己开的,勿如说是为她的女儿开的——几乎一多半的文章里都提到洪宝宝。我最初读到绿虾老师的博客,洪宝宝大约才五、六岁,一如其母,大大的眼睛,看上去很活泼,聪颖,文气,讨人喜欢。我曾经对绿虾老师开玩笑,把洪宝宝送给我当干女儿吧?这怎么可能呢?明知是一句笑语,不料绿虾老师说:“如果你喜欢她,就给你一张光碟吧!”过了几天,我真的收到了洪宝宝的一张光碟。那时的她,刚懂事,识字,唱歌,跳舞,背诵诗词,活泼可爱,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真是一个小可爱。时光荏苒,现在,洪宝宝大概也成了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吧?
说到孩子,绿虾老师爱自己的女儿,她把自己对于女儿的这种无私的爱也给予了自己的学生,有一颗金子般的“母爱师心”。她热爱教育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她在《有爱才有幸福》这篇文章中写到:“面对学生们纯真的面孔和清澈的眼神,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而如履薄冰。正是这份战战兢兢之感,使我施展浑身的解数,去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使我全心全意热爱我的学生。这种纯洁无私的爱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让我感到生命的焕发,更让我收获了一份份纯洁无瑕的情感。记忆中,有和学生的促膝谈心、结伴出游,有课堂的教学相长,课余的玩笑打闹,有我烦恼时他们的戏谑开慰,有我生病时他们的嘘寒问暖。”绿虾老师把学生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们之间一点儿也不心存芥蒂,一点儿也没有“师道尊严”的影子。她为学生们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无怨无悔,在《“爱心树”你读了吗》一文中,她这样写道:“尽管大树有些些的忧伤,但它是真的很满足,因为孩子满足了。大树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它没有快乐的理由,其实它的心里有一样最好最美丽的东西,就是爱别人。所以大树是真的很快乐。”孩子们,一辈子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幸甚!
绿虾老师以文会友,以“博”交友,博客中有很多朋友。一方面,她对朋友坦诚相见,对朋友的博客认真浏览,留评,绝无那种“来而不往”目中无人的傲气;一方面经常向朋友们倾诉自己对工作、对生活、对学习的感受,互相切磋,互相鼓励。这从《博海霞影》每篇文章的后面选录的博友们的留评即能体会到她是一个重情重谊的人。在自己的文章后面原汁原味刊录出朋友们的感言、评语,真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创新,亏绿虾想得出!正如绿虾所说:“我把他们精彩的留言放在我的书里,告诉自己,那么纯澈不惹尘埃的情谊,是应该放进生命里去留存的。”她把自己当成了学生,让众多的朋友老师批评自己的作文,也许,这也是她的“职业病”吧!
如果给《博海霞影》提点意见的话,那就是绿虾老师把我写的太“高、大、全”了。惭愧!我没喝几瓶墨水,文化水平不高,不像绿虾老师夸得那么完美。在绿虾老师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学生。
绿虾老师说,这本书是她“写作上的第一胎”,她“已经兴奋地孕育着第二本、第三本······”,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消息。我期待着,祝福着,愿绿虾老师椽笔永健!
博友吹尽黄沙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