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王墓散记
大年初五,阳光艳丽,顺着街道旁的指示牌,我来到了位于德州市的苏禄王墓御园。
苏禄王墓又叫菲王坟,是外国君主在中国的大型古墓葬,也是德州市区内的唯一一处古迹。
古苏禄国位于菲律宾苏禄群岛上,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7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刺与西王、峒王率眷属、随从340余人,前来中国访问。在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并封王赐印。9月辞归途中东王不幸于德州“遭疾殒殁”。永乐皇帝闻讣,不胜悲悼,派礼部郎中陈士启赴德州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赐谥“恭定”,勒石以志,“以垂永久”。
春风料峭,万木萧索,苏禄王墓园略显苍凉。墓园完全按照中国帝王陵寝的格局而建,穿过高大的牌坊,迎面一座红墙黄瓦古色古香的碑亭记载着苏禄王的事迹和来华的大略经过,亭后神路两侧对称排列着翁仲、石狮、石虎、石豹、石羊和华表等石仪,石刻雕凿古朴精致,形象生动。
神路东侧的永乐帝御碑亭内,有明成祖亲撰“御制苏禄王东王碑”的碑文,额雕蟠龙,龟跌承驮。碑亭旁边是偏妃墓和两个王子墓,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炉。
原来,东王巴都葛·巴哈刺病逝德州以后,东王长子图玛哈率众归国继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留居中国守墓,俱受朝廷俸禄。明永乐二十一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王妃逝世后,附葬于王墓东南隅。清雍正九年(1731年),守墓人员子孙入中国籍定居德州。现该地温、安二姓均为苏禄国东王的后裔,有30余户,120多人,已传至第21代子孙。
神路西侧是一座清真寺。王妃葬于此处后,明宣德年间,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与它处有别的是,这座清真寺的大门是地道的中国古典建筑,歇山翘檐,朱门黄瓦,颇具皇家气派。而院内的清真大寺则是典型的欧式建筑,拱券门窗,一根尖柱体托着半弯新月,熠熠闪光,凸显异国风情。苏禄王与他的妻儿安枕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晨昏仍然可以听到真主的声音,在《古兰经》的赞念声中护佑着他的子孙“心有所归,而不致流荡忘返”。
神路尽头矗立一座高大的仪门——祾恩门。进得祾恩门是祭庙的中心建筑祾恩殿,殿内供奉有东王画像。画像上的东王方面虬髯,头戴乌纱,身着蟒袍,腰系玉带,足蹬朝靴,完全是明代官员打扮。身后两位侍者也是明代国人装束,丝毫看不出洋味儿。四周墙壁上挂着有关苏禄王及古苏禄王国的介绍和国内政要、菲律宾来宾朝觐苏禄王墓的图片。东西为配殿、回廊,新建一座牌楼,书曰“芳名远播、聪慧永传”。
祾恩殿后面是苏禄王墓。墓高6米,直径17米,墓基圆形,砌石作护,四周松柏苍翠,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春、夏、秋季,墓地松柏森森,芳草萋萋,花木扶疏;冬季瑞雪皑皑,红装素裹,环境十分清幽肃穆。明清以来,苏禄王墓引来许多名人骚客祭扫,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在《过苏禄国王墓》一诗中写道:“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表达了对这位异国之王的怀念。
前几年,苏禄王墓还处于四周破旧民居的包围之中,只有几座荒冢和一座孤零零的大殿,破败不堪。而今,这里整葺一新,成为一处旅游胜地,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菲王坟”、“苏禄王墓”到“苏禄王墓御园”名字的变迁,亦足以看出政府对这处古迹的重视和苏禄王墓的变化。
苏禄王墓成为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也是明帝国万方来朝的佐证。1980年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专程来德州瞻仰东王墓,并会见东王后裔。1986年中菲两国又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每逢清明,东王后裔温、安两姓都来墓园祭祖,缅怀先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苏禄王墓吸引了各地游客以及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前来瞻仰。虎年伊始,游览王陵,沾点皇家的慧气,灵气,瑞气,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2010、2、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