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分工的有效操作方式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篮球队一样,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好的配合和默契的协作,就无法实现成绩的飞跃,所以我们借鉴竞技运动中的战术安排,把学生的学习也分为几个小组,这样,就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总结经验,我认为有以下的好方式可供借鉴。
一、建立小组--给小组以同样的起跑线和个性的名字
小组分组务必以学生的各科成绩为主,一定要兼顾公平和平衡。可以以学生的成绩为纲,综合各科的差异,组员最好控制在四人左右。在小组的名字上要给让学生自己起一具个性化的名字,如我班的一个小组就叫做“百家讲坛”,同时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组内的职务,比如,百家讲坛组内就有主讲人,主持人,记录员,场务,现场监督等等。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能找到体现自己的能力的成就感。
二、给予时间--给学生合作的痛快
例如在讲授if引起的条件状语从句时,我事先把几个条件状语从句板书在黑板上如:1.
If I am good at computer, I …… 2. If I have
enough money, I …… 3. If my dog is ill, I
……,这样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各抒已见,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学生们也把学到的知识得以活学活用。
三、选择时机--给学生合作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必须有小组合作的必要。如何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把试卷的任务交代给各个小组去完成,比如此次月考的处理,让1-2组负责单项选择,3-4组负责完型填空,5-6组负责阅读理解,7-8负责句型转换和单词。这样,几个组相互之间进行提问,不但调动了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平时很难跟上学习节奏的待优生也学到货真价实的知识点。
四、善于激励--给学生合作的动力
学习小组开始学习后,有些老师往往在讲台前来回踱着,我觉得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要走动走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去看一看,听一听,充分了解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是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的,并成为他们的一分子。通过这样的参与,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肯定和鼓励优秀的学生,总结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参与同时也促进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