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和_过一天》教学设计
(2021-06-20 23:09: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我和__过一天》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次习作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为神话单元,习作训练目标为: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我和______过一天》,关键词是“谁”和“过一天”。这次习作,要引导抓住关键词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和喜欢的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有趣、难忘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来,刻画出精彩传神的人物形象。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故事。
(2)指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写具体。
(3)指导学会抓住关键词,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故事构思,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神话(童话)故事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神话(童话)故事的特点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神奇的故事情节。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
1.预习审题
(1)认真读题,确定自己写作的主题及人物。
(2)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和人物,搜集整理相应的素材。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哪吒闹海》的动画片段。
谁知道这是有关谁的故事?你还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2.喜欢他吗?为什么?你还喜欢哪些神话或童话人物呢?
今天,有许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孙悟空、陈香、嫦娥、钟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3.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我们本次习作就是围绕“我和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可以直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开动大脑,搜寻素材。】
(二)明晰题旨,指导方法。
神话(童话),关键在于情节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1.确定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展开大胆想象。
(板书:我和 
2.想一想,这次作文的应该把笔墨更多用在什么地方?
(板书:故事情节)
(三)讨论交流,构思情节。
1.选定目标人物。
(1)如果让你和书中的某位神话(童话)人物过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要选他?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呢?
(2)同桌互相讨论,指名全班发言,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板书:
主角:你和你想写的人物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
时间:虚构一个时间(尽量和人物特点契合)
地点: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的事情发生的地点
情节:一天的经过(几件事,有详有略)
2.确定故事主题。
(1)回顾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说说这些人物为什么让人感动?
(2)你打算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及时引导矫正背离道德观念的思想。
3.讨论故事情节。
(1)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更吸引人呢?回忆一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做过哪些事?说说经过。
(2)以《三打白骨精》为例,介绍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第几次打是重点?
(3)在这个过程中,猪八戒是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
(4)师小结:故事情节的创编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想一想你确定的主题,要怎么写,情节怎么展开?
(5)学生在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的情节更吸引人。
(6)师相机小结:
(课件出示)
在写作中,我们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故事情节才会完整、具体。此外,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这样文章的内容会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对作文从人物到情节进行指导,让学生一步步明晰写作主题,学会如何写此类主题的作文。】
(四)组织材料,组织作文。
1.想想你想和谁过一天?他(她)具有怎样的品质?
2.说一说你们打算一起去那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3.汇报自己的选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再次进行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落实本次习作,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较全面的认识,构思好作文的框架,降低了写作的坡度,让学生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动笔练习
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文。
指出学生初稿的优缺点。
1.内容方面。
2.写作技巧方面。
(二)以一位同学的作文为例,指导修改。
(三)学生修改。
(四)学生作文赏析。
 
 
 
板书设计:
我和过一天
主角:你和你想写的人物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
时间:虚构一个时间(尽量和人物特点契合)
地点: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的事情发生的地点
情节:一天的经过(几件事,有详有略)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以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构思作文,但因为本班学生大多数阅读量很小,积累的素材极其有限,导致实施中比较依赖少数学生发言。但在这部分学生充分发言之后,其他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课堂的氛围才渐渐活跃。这说明,在备课时,我对学生的现实情况把握不足,课堂准备不够充分,完全可以将预习变成一节讲故事比赛,或者读书活动,让那些平时很少读书的学生先有素材,效果会更好。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