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学术概论 读书笔记

(2009-10-07 12:07: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在上

王东杰老师的学术史课程开了书单,要求阅读并讨论。第一次讨论的内容是近三百年学术史。需阅读一下四本书:《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刘师培、章太炎著)》

昨天读完第一本,暂且将一些想法写下。

 

这本《清代学术概论》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之一。在正文前有复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的导读。导读很长,差不多和梁启超的正文差不多了。

先说导读。导读一开头便说这本《清代学术概论》不是研究清代学术的第一本书,也不算一本经典意义上的佳作。但是此书能成文清代学术入门的必读书,原因在于此书内容,而且作者梁启超也是清代学术的代表之一。所以他的书能受到人们的关注。

之后,导读开始介绍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的是他写书的时代,即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的人生。大致讲了梁启超由保皇党到支持共和的转变。从朱维铮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梁启超在政治上的作为评价并不高。特别是梁启超反对科学和民主的态度,朱维铮进行了批评。

最后,导读介绍了对刘师培和章太炎对梁启超写此书的影响。特别是章太炎的《清儒》一书,影响很大。

以上是导读部分,读完之后给我这么几个感觉:

1,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是反复无常的,在政治活动中他也会耍一些小手段。可惜他从1904年到1921年的政治活动都可以说是失败了。如果他专心学术的话,也许能有更大的成果。

2,梁启超写的这本《清代学术概论》受到章太炎和刘师培的影响很大,但是却在著作中没有提及,可见梁启超的门户观念很强,既然和章太炎在政治主张上有分歧,那么学术上也就不能承认受其影响。

3,梁启超对科学和民主的抵制是因为他去欧洲、美国的考察见闻。即认为中国人目前还没有享受民主的思想准备,所以反对民主共和;一战的刺激使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失去以往的狂热追求,回头来冷静思考西方理论的缺陷,他认为中国哲学才能在精神上拯救物欲横流的世界。但是他犯了个错误,因为他将世界物欲横流归罪于科学的发达,所以他反对科学。

 

下面将清代学术的脉络梳理一下

清代学术是中国第五次学术高潮。按时间顺序依次是:先秦学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学。每个时期都有启蒙,全盛,蜕变,衰落四个时期。

1,启蒙期

清学是在破坏宋明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破坏王阳明的心学。主要代表就是顾炎武。他提出:经学就是理学。认为研究理学就要将其与经学联系起来,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创新,博证,致用。随顾炎武的还有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让一切经文成为研究的问题;胡渭著《易图明辨》将孔学和宋学分开。

除了这三个人,启蒙时期还有三位值得提出的,分别是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提出天理就在人欲中;颜元的实践主张,当因其反宋学也反汉学遭到当时两派的打击而消亡。

启蒙时期的科学以梅文鼎(算术)、刘献廷(音韵)、顾祖禹(地理)成就最大。

 

2,全盛期

全盛期的学术主要是考证学。继承启蒙期顾、阎、胡的学术。此时期成就最大的是两个派系,一是惠栋派,认为“凡古必真,凡汉皆好”。王鸣盛、钱大昕是这派传人。一是,戴震派,著《孟子字义疏证》强调用科学的方法追求原文、原意。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是这派传人。

全盛期将考证学推广到了各个领域。经学为中坚,多有新疏;小学蔚为大国;音韵、典章制度考证;史学注疏、地方志、《文史通义》出现;天文地理、金石、校勘、辑佚全面推进。

全盛期的成就如此大的原因是新领域(考证学)的开拓;学术风气好(朴学);国家安定国力强盛。这些学人研究多用札记,不肯轻易出书。

和正统派抗衡的是坚持宋学的桐城派,这派以方苞、姚范为代表,有方东树著《汉学商兑》较有价值。晚清这派曾受到曾国藩的推崇。

除了桐城派,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以六经皆史的理论,成为思想解放的源泉。

 

3,蜕变期

蜕变原因有三,一是考据学研究到了尽头;二是汉学派专制;三是政局动荡,外来学说开辟研究新领域。

蜕变期的导火线的今古文之争。清代今文经学派的开创者是龚自珍、魏源等人,康有为将其发挥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引起思想界震动。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尽力宣传其主张,后来又对清代学者言必称孔子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梁启超的同仁谭嗣同的思想更为激进,著《仁学》,批判尊孔尊古。

蜕变期正统派的代表则是章太炎,以小学、音韵研究著称。

蜕变期的最大变化是外来文化的影响,自明朝以来,算术天文书籍多有译本,洋务、维新、新政时期的译述更多,代表是严复著《天演论》《群己权界论》《名学》。不幸的是西洋留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译书的活动。

 

结论:

清代学术的成就与不足。

1,过去经史资料的整理有突出贡献。

2,朴学的学风对后人的精神鼓励作用。

3,科学,艺术不发达。包括诗歌,绘画。

 

清代科学不发达的原因。

1,学者精力有限。

2,学者的兴趣和资料的完备决定了研究成果的多寡。

梁启超在书中提到,学术部分种类,只问精神。如果以朴学的精神研究科学,定能有大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