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校园 |
分类: 幸福教师 |
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及培育策略
在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上,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对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系统研究,明晰其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是对教师发展和教师培养理论的丰富和建构。
针对中心城区边远学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和专业发展实际,探索教师主观幸福感培养有效途径和模式,促进情感内化,改变教师行为,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发展实践模式,为学校教师的校本培养提供鲜活的经验。
通过教师幸福感的培养,克服职业倦怠和新课程带来的焦虑,改善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我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教师主观幸福感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Diener 2000)
2、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四个主要因素:
2.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教师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领导、同事、朋友和其他方面(如亲戚、家庭、社团等),这些社会关系有重要的社会支持的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给个体物质、信息和精神上的帮助,增加其归属感、愉悦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安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健康行为模式,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主观幸福感的降低。
3、目前研究“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培养”的课题在国外霍姆斯著有《教师的幸福感》在国内还很少,任俊在《积极心理学》论及“主观幸福感”,但对教师很少涉及。其他杂志虽然也有零星关于“教师幸福感”的论文、,但真正将此作为课题来研究的几乎是一个空白。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理论研究,也大多是从教师的情感体验层面作一些论述,很少从教师的职业成就与生存状态加以研究。在实践层面,好多学校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主张通过师德教育来提高教师工作热情,鲜有以提高教师幸福感为视角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在操作的层面更是少有突破。
二、学校培育幸福教师的可操作的主要策略
(一)针对教师应激水平现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
提倡发展性心理辅导,即互动互助,干预矫治,调节心理压力与自育自助,学习预防,改善心理品质相结合;开发校本群体辅导资源与开发教师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尝试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咨询以提高教师心理应激水平。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矫正心理(行为)问题。为教师提供鉴别并矫正已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粗浅咨询和基本调适方法,如工作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教症等教学适应问题;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问题;说谎、胆怯等不良行为。以及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咨询和调适。
②开发心理潜能。围绕教学能力提高、职业焦虑调适等内容,通过集体和个案研究,探寻影响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和调节课堂教学情绪的策略,在指导教师调节并完善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中,减轻教师压力,达到个性内部结构的平衡及潜能的充分发挥。
③指导人际互动技巧。指导教师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习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学习处理人际互动中冲突解决、合作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为教师恰当地解决人际情境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参考。
(二)促进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个体采用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再加上有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压力就会化解。反之,如果个体不能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思考,根据我校教师压力调查分析和压力形成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师压力调控的校本管理模式。(见下图)。模式的主框架参考自我三层理论搭建。用社会支持系统三要素构建的“学校宏观调控管理”和“教师自主调适管理”,分别从社会支持系统外部“环境、制度、培训、辅导”的调控和内部“自学、自省、自律、自娱”的干预角度提供调节压力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的策略。
|
学校宏观调控管理 |
|
教师自主调适管理 |
|
个体主观认知评估 |
|
运用应对策略 |
|
行为反应 |
|
压力源 |
(三)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规划培养职业幸福感。
加强教师成长的自觉反思与合理规划,有利于教师确立理想的目标,促进专业发展,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的人生。
德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是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在年轻时寻求的往往是物质的、具体的幸福。随年龄的增长,会转向追求理想化的、抽象的幸福。同时,幸福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完成既定的任务就觉得很幸福;对年轻教师来说,跟学生建立起深厚感情就是件幸福之事;而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他把民族责任融人了教学中,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让他们倍感幸福之事。
学校在制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时,也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人生发展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来规划。要让教师们为一生幸福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让他们从奋斗成功中去追求幸福、享受幸福。
在具体操作环节中一是引领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制订自我发展的规划。诸如:
我在哪里?--------认识自我发展阶段
我的环境如何?——社会环境分析
我的总体状况怎样?——现状分析
而现状分析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就是对自己个人的优势(Stree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
我要到哪里去?——目标的确立
我该如何走?——寻找专业发展路线
(四)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和改善健康状况增强幸福感。
现代教师的幸福感缺失,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观念的陈旧和令人担忧健康状况,因此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开展各种健身活动是有益于教师的幸福感的增强的。
(一)
教师应该多读书,读书能够积淀教师的底气。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学养;读书,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
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二)
做一个好教师,或者说做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要的是灵气。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每一堂课,创新批改每一本作业,创新每次与学生的对话。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瞬间来自教师的灵气。
要做到胸中有灵气,就需要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琢磨学生。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拿着一张旧船票(教材),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顺利登上那新的客船。
有灵气充盈的课堂,是活力四射和个性张扬的课堂;有灵气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教师,静下心来,收集灵气,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身边的每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教师本身。
(三)
做一位有骨气的老师,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有自己的头脑!顺着梯子向上爬,总有撤梯子的时候,掌梯子的人也总有该休息的时候,脚下的人总有觉醒然后把你推脱的时候……到那时,你去找什么来给你垫背呢?在空气中漂浮着的总是没有多少质量的飘絮!
做一位有骨气的老师,必须有自己成熟的东西,这种东西来自自己的实践,而不是剽窃,不是迁移,不是借鉴,不是自吹自擂,见得风,过得雨,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质疑!
做一位有骨气的老师,必须有大人般的胸怀!“小肚鸡肠”,投机取巧,装憨卖傻,哗众取宠,咬耳朵根子,是成不了大气的!
(四)
所谓“和气”是指融和之气。“融和”是一种包容的雅量,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
我们如何发扬融和的精神,面对误解和仇恨,坦然宽容,保持本色;面对赞扬和激励,谦虚清醒,不断进取; 面对烦恼和忧愁,平和释然,努力化解?有以下四点:
第一、传统现代的融和:现代社会中,有人倡导科技文明,有人尊崇原始自然,有人欢喜新诗文学,有人爱好文言古籍。传统,是古圣先贤的智能经验结晶,随着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不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传统不是完全对或不对,现代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将前人智能经验的传统,配合现代潮流的发展,彼此融和,才能永远为世人所需要。
第二、东西文化的融和:有的人醉心东方文化,有的人追求西方文化,其实,我们说,以东方的文化为体,西方的文化为用,东西方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和。尤其国际间各种族、民情风俗各有所长,文化的融和,可以让社会朝向更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促进人类的和谐。
第三、自他群我的融和:团结,并不是我大,你要来跟我团结。团结,是平等的;融和,是自他关系一致的。都要摒除爱恨的分歧、怨亲的疏离,发挥「同体共生」的精神,彼此才能和谐往来。
第四、事相义理的融和:世间万物,都具有理和事两个层面。有的人只重视「事」,显得太过现实,有的人光说「理」,又让人觉得太过抽象,无法心领神会。因此,事与理要融和,能以事显理,以理彰事,理事无碍,甚至事事无碍,也就能圆融自在了。
(五)多保健,增强福气
心理和身理是交互影响的,好的身体有利于幸福感的获得。所以多做些保健的工作是有利于形成幸福之气。保健的方法很多,在此列举三方面,仅供参考:
一是饮食保健。
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平时有针对性地多吃些保护咽喉、防尘护肺、健脑益智以及抗疲劳、护眼等食物,对身体大有益处。
■多食保护咽喉的食物 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多选食一些清热解毒的蔬菜水果,如南瓜、丝瓜、芹菜、莲藕、雪梨、乌梅、莲子心等。
■多食抗粉尘食物 教师在日常膳食中,宜适量增加食用胡萝卜、木瓜、南瓜、西兰花、菠菜、油桃和杏子等。
■多食益脑食物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而脑力劳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宜适当补充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鱼、牛奶和其他蛋白质食物等,以保证教师的精力充沛,提高思维能力。
■多食抗疲劳的食物 教师长时间站立讲课,下肢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产生的乳酸在下肢积聚较多,会出现沉重、酸胀等不适,这是疲劳的表现。故教师日常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豆类等。同时,各种参汤、龟汤,以及大枣、麦冬、桂圆、人参等煎熬的汤剂,也均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多食养眼食物 教师经常看书、备课,因此视力容易受到损害。上课时粉笔灰尘的影响,使教师易患结膜炎等感染性眼疾,经常目干、目涩、目痒。随着电脑的普及,教师患“电脑眼”增多。要防止视力损害,除正确用眼外,要多食具有养肝作用的食物,如羊蹄筋、羊肝、胡萝卜、菠菜、阿胶、乌骨鸡、桑葚、甲鱼、黑木耳等。
二是锻炼保健。
■随同学生一起做操
■养成饭后散步的习惯
■培养一种体育爱好
■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
■其他方法见《教师保健养生手册》
三是雅趣保健。
所谓雅趣既可沿用旧文人的“琴棋书画”,也可自我创编一套,凡是有益身心、无害他人的都可称为“雅趣”。
参考文献:
1、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张
晖
3、“幸福教师”自主建构与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 镇江市实验小学
4、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5、《积极心理学》
6、《教师的幸福感》[英]霍姆斯
7、福气网:《教师必吃五类食物》
8、常州教育网:《做有骨气的语文教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