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道德经》及其两个英语译文的逆翻译尝试(之一)

(2012-03-13 06:08:38)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英文

逆翻译

林语堂

分类: 中国文化
    据Sanmayce project 'Underdog Way',到目前为止,老子的《道德经》已有将近100个英文译本,其中既有林语堂、辜正坤、任远等中国学者的译作,也有诸多西方学者的译作。从上星期开始,我要陆续把林语堂、Victor Mair 和 Stephen Mitchell三个人的《道德经》英文译本转贴出来并穿插一些个人点评。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对 Victor Mair 和 Stephen Mitchell的译文进行逆翻译,以检验两个译本与《道德经》中文原义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检验这么一件事:一个纯粹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在读 Victor Mair 和 Stephen Mitchell的译文时,他们所得到的信息会不会和一个懂中文的人在读《道德经》原文时所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或相近的。当然,话说回来,即使是懂得中文的读者,对于《道德经》的解读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能使大家都满意的统一的解读、认识层面。我们可以追求的,是纵观学界对《道德经》的解读(如任继愈先生的解读等),整合出一个大致相同相近的共识,然后拿这个共识去检验西方译者对《道德经》的解读。如果对原作没有一个基本统一的共识,莫衷一是,则绝难对译文做出公证的评价。
    至于采用逆翻译的方略,则是笔者受自己的老师 Claudia Galindo 的启发,决定做的一项尝试。至少此举可以让不懂英文的读者,拿我的逆翻译的译文,与《道德经》原文进行比较,体味洋人在读这些英文译文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现在的问题是:我的逆翻译的信度有多大的问题。《道德经》成书于数千年前,用的是上古汉语;而我所依据的 Victor Mair 和 Stephen Mitchell的两个译本,采用的则全部是现代英文。把现代英语翻译成中文,貌似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并非轻而易举。因此,我的译文对英文原文的忠实程度究竟如何,是要经过众位博友检验的,自己绝对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只能是兢兢业业,尽力而为。
    下面是我对 Victor Mair 和 Stephen Mitchell 《道德经》英文译本第一章的逆翻译。敬请批评指正。
    为方便对照起见,我把《道德经》中文原文置于两个译文之上。原文的章节次序是以传统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排列的,括号里的阿拉伯数字在是后来出土的《道德经》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次序。关于《道德经》章节排序的问题,学界已做过很多的考证和论争,为简约计,请上“存世最早的道德经”那里去看庞朴的文章。

    第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Victor Mair的译文及其逆翻译

The ways that can be walked are not the eternal Way;

能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s are not the eternal names.

能成为名字的名字不是永恒的名字。

The nameless is the origin of the myriad creatures;

无名字是万物的起源;

The named is the mother of myriad creatures.

有名字的是万物之母。

 

 

Therefore,

因此,

Always be without desire

始终不要有欲望

in order to observe its wondrous subtleties;

以观察其奇妙的细微之处;

Always have desire

始终存有欲望

so that you may observe manifestations.

方可观察其(外在)表现

 

 

Both of these derive from the same source;

此两者派生于同一来源;

They have different names but the same designation.

他们有不同的名称、但有相同的称谓

 

 

Mystery of mysteries,

奥秘中的神秘,

The game of all wonders!

所有奇迹的游戏(规则)

 

 

Stephen Mitchell的译文及其逆翻译

 

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能告诉的道

is not the eternal Tao.

不是永恒的道。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能叫上名的名

is not the eternal Name.

不是永恒的名。

 

 

The unnamable is the eternally real.

难以起名的是永恒的真实。

Naming is the origin

起名是所有

of all particular things.

特定事物的根源。

 

 

Free from desire, you realize the mystery.

没有欲望,可以实现神秘。

Caught in desire, you see only the manifestations.

陷入欲望,只能见其表象。

 

 

Yet mystery and manifestations

然而神秘与表象

arise from the same source.

来自同一根源。

This source is called darkness.

这个根源叫做黑暗。

 

 

Darkness within darkness.

黑暗之中更有黑暗。

The gateway to all understanding.

通向所有理解的门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